之前约好朋友一起耍,带她去逛了文殊院,有两件小事,一件是在地铁口等待朋友时,有很多卖茉莉花手串的,一些老婆婆在那里卖,听到旁边有个老婆婆就说某某老婆婆骂了一个同样卖茉莉花手串的小妹妹,那个小妹妹哭了,正好那个小妹妹就在我们对面的马路边,看到她哭,我觉得她挺委屈的甚至觉得那个骂她的老婆婆蛮不讲理。旁边人也跟我同样感受。有两人还专门去劝小妹妹别哭了,后来那个小妹妹从我们那里过,她做了一个标识牌五元钱两串,好像是,我也没太注意了。有个老婆婆发现了价格标识,并说:那个小妹妹明码标价在和她们抢生意,怪不得要被骂。后来朋友来了来了买了茉莉花手串,就说那个卖手串的老婆婆好奇怪,一直在那里生气,好几个人问她多少钱一串,她都不回答。我似乎明白了。如果仅仅事看到小妹妹哭我们都是同情,但知道原委,才会更公平合理地看待事情,而不是一味同情貌似的弱者。所以凡事都不要片面地,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最好不要马上下结论和感情用事,尽可能多个角度,不然就不要妄下结论。
第二件是恰好在回文殊院地铁旁,看到一个人看着就像流浪汉一样的,有点可怜的感觉,马上把包里的两个糕点给了他,本来给朋友的,朋友也不想吃了给他是恰到好处,后来一问他,又觉得应该布施一些钱给他,他没有微信,我就去旁边一个卖水果的阿姨那里买了了一点水果,然后让阿姨给我一点现金。拿到现金后,我又开始怀疑那人是不是骗子了,朋友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坚持做完,朋友的话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做法而不要怀疑。可见有时候一多想,自己反倒是各种杂念。
下午再去参加读书会,大家共读《老子的心事》,没想到朋友一说话就滔滔不绝,而且分享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的感觉,朋友是有点慧根的,而且能读进去,感受到文化的璀璨,有些欣慰。第二次来参加这个读书会,比上次感觉好些,这次大家也分享得比较广泛也有深度,感觉我自己还在做播放机,没有深入和串联书本的知识,还在形式化里,没有用心体会和运用于生活,所以收获很小,自己也没啥可说和拓展的了。晚饭其实我不想吃了,可朋友要说吃点啥,好吧,那就吃吧,吃得撑了,本来该我掏钱的,她却要付,我也没拒绝了,每次跟她一起,感觉我还是付出得太少了。这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让朋友接触了文化,也许以后有缘她也是一个文化传播者。晚上回去还要打电话通知业主,也是很好的接触外界的方式,总之今天在不断地接触新鲜事和人中度过。待在家和接触外界都需要,待在家是为了静下来读书,接触外界是为了让自己跟现实打交道,拓展自己实践和社交能力。继续努力吧,好好学习,努力实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