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许天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坐公交车回来路过万象汇三楼西西弗书店,翻阅了曾国藩日课,插着读了静坐和早起,对我影响很大,然后就爱不释手。今年工作闲下来,买本书好好精读一下,从启曾国藩日课之路。
主敬
这是读的第二遍,读前有三个问题:
1主敬,敬什么
2.十二日课中,为什么把主敬放在第一位
3.主敬对我有什么启发和应用。
读完后,先说书讲的大致的内容:
开篇先讲曾国藩的丑闻,恶习较多,闲事多、聊荤段子。有一天朋友一起闲聊,菜市口杀人案引起他的注意,后来又非常懊悔,作为翰林院书生,怎么如此没有定力。
接下来联想到他的戒烟史,曾国藩戒烟时长总达十五年。源于他父亲穷书生的影响屡试不中状元,借烟消愁,他也喜欢吸土烟,在湘乡涟滨书院,其老师发现后,说你这恶习若戒不掉,此生必无所成,算我走了眼。后来与书生一起发布戒烟命令,期间也转学去岳麓书院,也发布戒烟公告,后而败。
非常懊悔,亏欠老师对他的期待。他总结:心事太杂,精气神便不能收拢。立决戒烟,再也没有搞发布会,于无声处听惊雷。
写了日课十二条,于是便有了主敬。讲的是仪式感、敬畏心。
中心内容是:
整齐严束,无时不惧
无事实心在腔子里
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有三层意思。
整齐严束,无时不惧。
说的是生活中的仪式感,中国人很讲究仪式感。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考指的是古代人的祭祀祖先,因为仪式感让人产生敬畏心。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但有红楼、科举、衙门、镖局、麻将之类的,时间充裕,消遣之余,也有仪式感,女性出门也化妆,男性去红楼带着诗篇对赋,每天早起要整理家务之内的。
书中讲,仪式感会养成敬畏心。敬畏心能产生力量,转化为【精气神聚拢】【定力】【执行力】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
平时没事的时候,精气神要饱满,心思聚拢,情绪稳定。不要过多的嬉皮笑脸,自我感觉有点端着的意思,但端着端着就变成力量强大。
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做事时才会形成凝聚力,小时候的课本,听课时不能三心二意。
专一,不二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而后,用其主敬心法,讲述塔齐布练兵,穿着简谱,但练兵注重专一;专诸刺吴王僚,如彗星击月,无可抵挡。
这是主敬的大致脉络。
故联想的三个问题:
1.主敬,敬天爱人,敬心所能,从仪式感到敬畏心。
2.主敬由心生。第一遍听主敬时,有点空洞,现在看,主敬从心开始,如日之升,心神安定,才会有后面的身体如鼎之镇。
3.我的看法。
看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心法,让我立刻联想到我曾经在教辉呆过一年,那里的每一次聚会,每一次内心的祷告,是最真实的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合掌为愿时,从内心最精神力量的源泉涌现而出。那时候也有仪式感,每周末早晨,在门口姊妹们的迎接,老师每次的慕课,让你感受回家的味道,那里吃最简朴的饭,吃饭时闭眼祝福,但是吃的饱满人心。
当你内心浮躁时,当你遇见困难时,当你心神不定时,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也许是最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多地方应用,现代的冥想心法,儒、释、道三家表现的外在最基本的方式大致一体,和日课的静坐结合一起,随时随地不拘任何方式都可以静坐、心想。
从仪式感来说,小到每天天安门的升国旗,围满了的父母带着孩子,每晚上还要围着地上的床铺“打架”;小时候上课时带着的红领巾,上课前唱着儿歌;还有大学时候老师冲进来,铃声一响老师叫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最朴实的上课仪式构成了一节课的精力集中;古时的出征,杀牛击鼓鸣雷,仪式盛大;每周一早习惯开会的案例;也联想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早起的“七步走”战略,每周的周计划,有些仪式盛大有些仪式简单,但配着仪式的一天更显得有力量,做事更专注。
反面:看新闻、体育、微信闲聊,试不试打断自己
做事有条理
步骤--阶段-条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条理,流程化,除非感知情绪
流水线是最高效的生产手段,为何,惟精惟一。
大师做的事情都是大道至简的事情,都是保护自己的精力,做到惟精惟一,专注不杂,保护自己的执行力,前提是想的很清楚再去做,于是有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