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放在公公家里的书架上至少有二十年了,因为结婚的时候我就见过。之前没有想着读的一大半原因是书名,总觉得这个半男不女的书名,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书。这次生病要时不时地躺在床上,听书已经无聊至极,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随手就拿起这本书来翻,结果刚开始的序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故事讲的是文革前期,应该是土改之后的各种定帽子,地富反坏右,以及割资产阶级毒瘤的时候,主人公章永璘被两次定为劳改犯,在劳改农场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他原本是一个教师,现在劳作,插秧,倒肥,管理水田,还放羊。身体的劳累是一回事,精神的贫瘠最是要命。事实上,在那个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年月,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甚至是阿Q的麻木自嘲精神是多么的宝贵!章永璘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且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心思敏感,文笔细腻,将西北高原宁夏粗犷的风土人情,以特有的笔调,描绘得如江南水乡般温婉浪漫,但是。枯燥乏味的劳改生活,因了作者的坚韧乐观的心态,变得丰富而绚烂。
宁夏的水乡是独特的,稻田、芦苇、蛙声、黄土高原、西北豪放不羁的女人,厨房里擀面杖下宽厚的面条,作者江南文人细腻的皮肤和性格,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
你能想象长河落日圆和小桥流水人家并存的场景吗?或许只有这样,章永璘才能在那种无望的境地生出希望来。第一次见到黄香久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撕扯的,恐惧的。退缩的理由,他自认为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约束,实则是内心的自卑与恐惧。因为一次次否定,一次次打击,一次次将希望掐灭,命运就是要把人的意志力打磨得一丝不剩。
但是,人在绝望中还能生出希望吗?章永璘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仅存的尊严,换回了希望。
啊!希望!多么美好的词语,现在支撑着我活下去的动力啊!我能走出恶魔给我画的圈吗?我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吗?我能阳光总在风雨后吗?我能看到黑夜的尽头的黎明吗?
我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