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就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生活的三个面向。不管是好是坏,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你觉知到事物的这一本质,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减少,同时对它们的认同也会减低。不执著不代表着你不能享受这个世界所提供的美好事物,吃到好吃的东西你可以好好体会它的美味,看到美丽的风景可以好好感受它的波澜壮阔,但在过后不必因为不能常吃到这样美味的食物感到可惜,不必因为美丽的风景会被破坏感到难过。
事实上,你可以更加地享受它们。因为一旦你看清并接纳万物的无常和不断变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他们存在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会担心或焦虑将来会失去它们。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早在几千年前,佛陀也告诉我们世事无常,看待事物应保持“如是观”,其实说的也是不执著。当不执着时,你会在一个制高点上纵观全局,而不会陷在其中,就像你个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悬在黑暗的宇宙中,会领悟一个看似矛盾的真理:地球对人类来说是珍贵的,但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犹如沧海一粟。
当不再完全地认同有形世界后,意识就从有形世界的牢笼中解脱了。这份自由,就是内在空间的升起,内在深刻的定静和微妙的平安将到来。在看似不好的事件周围,出现了一些空间;在情绪高低起伏的周围,甚至痛苦的周围,也有空间升起;在你的思想与思想之间,也有了空隙。
借此,你可以享受并尊崇俗世的事物,但是不会把它们原本没有的重要性和价值加诸其上。你可以积极地参与创造,但不执著于结果,也不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合理的要求,如“满足我吧、让我快乐、让我有安全感、告诉我我是谁等等”,这个世界是没办法给你这些的,而当你也不再有这样的期望时,所有的痛苦就终结了。所有的痛苦,都是由于我们过于珍视这个有形世界,而不理解内在空间的那个向度引起的,当那个向度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可以享受各种事物,各种经验,各种感官的愉悦,而不会在其中迷失自己,也不会在内在执着于它们;也就是说,不会对任何世上的东西成瘾。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充满着各类事物:物质性的事物,要做的事情,要思考的事情。他们的心智充斥着杂乱的思想,一个接一个。这就是物体意识的向度,也是大多数人经历到的主要实相,这也就是他们生活如此不平衡的原因。物体意识需要空间意识来平衡,才能让健全的心智重返我们的世界。
空间意识就是指除了对事物有意识之外(指的是能意识到感官的感受,思想和情绪等),始终有一股觉知的暗流在意识之中。所谓觉知指的是:不仅对物体、事件有意识,也意识到自己是有意识的。如果能在外在事件发生时,感受到内在那个警醒的背景状态的话,那就是它了!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个向度,只是没有察觉到。
当你对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状态感到气愤的时候,真正的肇因不在那个事件、人或状况上,而在于你失去了只有空间能提供的看待事情的正确观点。你被物体意识所困,没有觉知到意识本身那个内在空间。
当你非常疲倦的时候,你可能会比平时更平静、更放松。这是因为你的思想平息了,所以再也记不起来那个心智制造的问题自我。你逐渐进入了睡眠状态。当喝酒或嗑药时,你也可能会觉得比较放松,比较无忧无虑,而且可能会暂时比较有活力。因为那时你的心智不会负累你,你可以一瞥本体的喜悦。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对酒精和嗑药上瘾的原因吧!但在这其中,你要付出一个很高的代价:无意识。你并不是在思想之上,而是退落到了思想之下,让无意识掌控了你。
空间意识和“恍惚”(喝酒或嗑药后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两种都是超越思想的境界,但前者是在思想之上,后者是堕落于思想之下。一个是人类意识进化的下个阶段,一个是退回到我们早已遗弃的远古时代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