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日更文《写文字,一场心灵的赴约》中提到了台湾作家蔡淇华老师的著作《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这是几年前购买的书,如今,几年过去了,我对这本书有了想念的感觉。我想这个“想念”中必定深含意义,所以,决定重新开始再阅读。
这次阅读,我想一边阅读,一边分享,哪怕我只是个书写小白,哪怕我只能浅浅的理解,浅浅的分享,但我渴望可以流动出来。
该书中,蔡淇华老师通过40篇动人的生命故事,为每一个喜爱写作的人,打开40道开阔的视野大门,而这40道视野大门,就是涵盖了写作过程必备的40种技巧和能力。
40种写作技能,蔡淇华老师将那些常常令人百思不解、艰难晦涩的写作理论,用每一篇故事趣味引入,化繁为简,一看就懂。
现在,我想先分享该书中的“命题力”。
这是一个“标题阅读”时代,如果你能写出一个好标题,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有趣、有用的标题,可以留住读者目光,吸引读者阅读。
写过文章的人,也许都经历过一个共同感受:有时写作最大的苦恼来源于不知道要给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取上一个怎样的好标题。
标题的作用,不仅概括文章主旨,更重要的是,读者看到标题后,对文章产生继续往下读的想法。有时,一篇好文章,可能因为标题取得不热闹,不引人注目,而白白荒废了笔者的心血。
那么,如何给你的文章定下好标题呢?
蔡淇华老师说:“人类是视觉性动物,因此,有画面感的具象与动作最能刺激视觉,也最能挑起读者兴趣。”
所以,命题力是不可小觑的写作能力之一。蔡淇华老师在他的“命题力”一文中,采用故事形式,把命题需要掌握的两个诀窍即具象与动作,介绍得生动形象,简洁易懂。
文中,蔡淇华老师用同样描写父亲的文章,举例说明所取标题的不同,相即生产不同的感应效果。
他说,比如写父亲,很多人会直接使用抽象定题,就像《父亲的爱》。你可以试着感受一下: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标题,你想了解文章内容的欲望概率会有多少?
所谓抽象,它带给人的感觉是空洞、笼统,不好理解。我们想想自己在写作中,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引用比喻?因为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东西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同样写父亲,一篇是作家朱自清通过描述父亲背影这个具体的呈象,选择从父亲伟岸身影来定题,他取题为《背影》,这是具象命题法。另一篇是作家龙应台,她也在写对父亲的怀念和不舍,取题为《目送》,这是动作命题法。
具象命题法的好处在于让文章“意随象走”,然后让读者产生“见象起意”的效果,所以能调动读者的兴趣。
再说说,动作命题法的好处。
我们知道,在每个动作/动词后面,一定跟着一个受词。什么是受词?受词就是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不同读者会对动作以及受词,产生不同的想像。比如蔡淇华老师又引用文章标题《开始用力搬》。动词“搬”,搬什么呢?可能有人想到搬家;有人想到搬重物;甚至有人还会想到要搬走生命中或者世界上所有不完美的东西。
这里的动词“搬”字一出场,后面的那些搬什么,都是给了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想像空间,为读者创造无限好奇。好奇,就带着读者继续走进文字世界。
最后,蔡淇华老师还不忘给大家温馨提醒:他说写文章的时候,不要一早就定好标题,可以先写,写到一半,文中可能出现某个让你非常有感觉的具象或动作之词,然后拿它们做标题,为读者留下一个想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