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与仁行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这句话中,孔子说行仁容易吗?我认为不容易,如果要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那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努力的去实践,也会慢慢向着仁去。但首先,要有一颗仁心。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一颗居住在内心中的那颗仁心,只是在内心中居住着,那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不去行动,不去行仁,还能成为仁者吗?所以仁心是非常重要的。
仁心是有了,但就像上面说的,不去行仁,不去实践它,那光是有仁心是不行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的人,为什么不能为仁?巧言令色是指那些爱说花言巧语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巧言令色的人一定就不能为仁了吗?又说道“义”“利”和“仁”“利”。想行仁就一定不可以花言巧语了吗?
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是指修炼自己,克就是克制,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如果人们真的有一天都做到克己复礼,那么全天下就为仁了吗?首先,这是不可能的,行仁的这个动机不来源于别人,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每个人不能掌管别人,只能指使自己,自己的内心是由自己掌控的,而不是别人。
能体现出仁行的还有一些行为,比如:恭,敬,宽,信,敏,惠,这几个德目与仁行有很大关系,恭:恭敬,宽:宽厚,信:诚信,守信,惠:慈惠,这些行为是实践仁的前提,首先,要做到这几点。
仁心和仁行是有逻辑性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时间上的先后,仁心体现仁行,仁行通过实践行为去做仁。
天道仁心贞元
天道是孔子常常提起的,仁心也是,它们两者是一个循环,不停的循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人的内心里都有一颗种子,是仁心的种子,所有人都有能力把它养成了一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就要看你怎么去养他了,很少数的人能养好它。就是孟子说过的这句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而这些,都不是外界能帮你打造的,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打造。而这个过程是个漫长而又心累的过程,很困难,有好多人都坚持不下来,都放弃了,也正是这句话:“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只有去追求,去做自身修炼,去向往,才能做到,而不是放弃。“人之初,性本善,”自身本来就具备向善的可能性。
孔子又提到了一个“四端”,四端是什么?与仁有什么不同之处?四端就是仁、义、礼、智、信,我认为四端与仁有着特别大的关系,我觉得必须先要做到四端,才具备到仁的可能性,所以四端也非常重要。仁也是一个端,只不过仁是最高的那个端。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时又到了天道了,天道是什么呢?天道就是不由天之配,不由天去支配万物,天从来不说话,天有说过话吗?天没说过话,天道的特征就只有不说话吗?天虽然没说过话,但四季该替就替,该怎么变就怎么变,天道的特征就是生生不息,创生万物。自然规律的支配者。
“贞元”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易经里说:“元亨利贞”,元指开始的意思,就是天道的初心,亨指通顺,一个字来说就是通,利是指利于,成了,贞就是坚持,贞定,保持。四个字的名字很长,于是就取了前一个字和后一个字,寓意好像是永远保持初心,最终一定会绽放。
从“我欲仁,斯仁至矣”到“人人皆可为尧舜”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说所有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可能性。
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尧舜已经是……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达到了高的不能再高的境界了,境界非常高,对呀!孟子说了嘛,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他们,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了,要想成为他们,就首先一定要做到仁,想达到仁,只要有那个想法,那就可以成为,达到了仁,那么离成为尧舜就不远了。
孔子曾评价过自己的三名学生:子路,冉求,公西赤。孔子说子路可以有能力统治好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他非常善于这行,统治千乘之国,百乘之家的那种,可以让整个国家富裕起来,冉求是可以治理百乘之家,公西赤就不同了,他善于外交,外交好,语言能力强,善于和别人沟通,可是孔子确说他们三个都不懂的仁,还达不到仁的称号,他们虽然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但他们都是出于仁心去做事,所以我认为仁心是必须去修炼的,像他们三个人一样不断地修炼。
这一定是一个坚持不断的反复修炼的过程,才有达到尧舜的可能。
如何行仁
当有些人做到了仁以后,他们也要去推行仁,就是人心外推。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人不能长期的处在富贵与玩乐中,也不可以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不然一些人只会贪图享受,无所事,而仁者就不是了,虽然在富贵之中,但他们是可以守得住自己内心中的那颗仁心的,有些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仁心外推 传授更多的人,也就是推行仁,仁者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可以将自己的那颗无暇的仁心守住。在面对穷困的同时,也会继续推行仁,坚守仁心。
也结合了这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与孔子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在推行仁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别人不愿意你对他做的事情,你认为他喜欢,非要对他做,这个是己所欲,施与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的,这个的意思是:你不喜欢别人打你,但是你还去打他。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推行仁是不好的,推行仁的同时,也要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推行仁是有一个过程的,先成己,再成人,成事,成就世界,当然这个过程很困难。
立己达人,立足是基础,就好自己达已经成就了。推行仁政很重很重,可能去世之后也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