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文城》看完了,20多万字的小长篇吧,花了两天总共大概八个小时左右,因为文化背景相同也比较的了解余华的笔法,整体的阅读相当顺畅,但是体验依旧是那般的悲凉。这本书在2020年封笔2021年出版,作为余华的第七部小说,距离现在不近而又不远。尽管故事情节我还能细细道来但是我只想写只言片语。背景具有两代人的跨度从清末还有皇帝出行的时代到民国时期上海出现西式学堂,有着各自的悲凉。
依旧是传统的倒序风格,但却有所不同,开篇便是林祥福作为溪镇的仁厚乡绅安逸度日,正当我以为这是风浪已经平息后的结局时在半道,林祥福便死在土匪斧下。他是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人,但如果从我代入他的视角他是一个真正幸运的人,他没有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过,他的生命从来不是他最宝贵的东西,他有着祖上的家业,有着忠厚的仆人,有着对他念念不忘的小美,有平安成长的女儿,在溪镇有情同手足的陈友良,有视若己出的顾益民,有一门受人爱戴的木工手艺,他的生命并不就此消亡。死亡对他或许不是好的结局,但是死亡从不使他悲伤,他在龙卷风的灾难中找到了幸存的女儿,灾难的悲伤远远不及找到女儿的欣喜,在死去时他想到女儿正在上海的女子中学读书,长大后能入顾家的门,死亡时他任旧微笑着,仿佛面对着别人的死亡,他已然死而无憾但他何苦命止于此呢。
接着应该是小美,在补叙前我对她有着诸多猜测,但唯一没有使我怀疑的就是她对林祥福的感情,她同时爱着两个男人,为林祥福诞下骨肉,也为阿强维护着一个完整的家,她传统又反叛,作为童养媳这一时代悲剧的产物,幸运的没有被虐待而又不幸的被休去,她的婆婆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女性对女性的压迫往往最为深重,我也能感受到她婆婆的于心不忍但是作为封建的产物她几乎穷尽一生的思想都是去维护她的观念,在死前将重要的账本寄托已经离去的儿媳,我不能责怪她,没有人值得被怨恨。
写到这我突然想怎么阐释文城的悲剧了,每个人都遇到了对的人,但是每个人都遇到了不对的时代,这样的悲剧更使我痛心,极度的痛心。回到小美,她所背负着的是娘家人的期许,她被迫收起一切好奇做一个循规蹈矩守妇道的人,长期的压迫驯化她成一个不再自由的人,她本可以与林祥福长厮守,留在北方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对于一个异化的家庭的责任,使她不得不抛弃深爱着她的男人,回到了她遵守了半辈子的规则中。她的结局是不幸的,但她的死去避免了更不幸的结局,我实在无法想象她所同时爱着的两个男人相遇会是怎样的结果,相比对她来说比死去更为痛苦。林祥福最终也没有找到小美,但死去后的他却在回北方的路途中短暂的与她相依了,尽管是相隔了17年,尽管是相隔了一层厚厚的泥土与棺椁,但他们死后应该能相遇吧。祥福会告诉她他们的女儿会过的很好,会打破封建的桎梏走向一个新的世界吧。
剩下还有很多人我都不是很想再写,但我尤其喜欢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的形象,我想再说几句关于她,尽管她在整个书中的篇幅不多,但是毫无疑问的她继承了父亲稳重的心态和母亲反叛的思想,因为描写的篇幅少,她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因此我认为这是本书余华唯一的仁慈,他将所有的偏爱和自由都留给林祥福的女儿,她未有过大的灾祸(除了失去父亲)他定亲的对象被拐卖的杳无音信,她不用收到封建的制约她能够受到西式的教育,她有着顾益民的两个女儿作为朋友,顾益民也对她视如己出,她能够过上父母所期望也是梦寐以求得生活,不再有所约束。整个故事的悲剧并不就此被掩埋,但就如腐朽的棺椁上开出了绚丽的奔向世界的花朵,并将永远的绽放。
在写这些之前还是四月二日,祭坂本龙一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