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在这里是打上引号的,其含义就是这个孩子其实并不是差生,而是以我们老师的某种标准衡量他成为了所谓的“差生”。
这个叫做巴甫里克的学生。入学时是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却变得沉默寡言,过分的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他自己也感觉到学习单词,记忆词语对于他来说是那样的费力。即使是女老师专门为他讲解几遍他仍是记不住。 女老师带着愤怒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要求家长与她同步让孩子尽量的学习。因为她坚信:学生在课本面前做的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
我又何尝不是这一个女老师呢,把那些在学习上表现的缓慢而迟钝的学生绑在了课桌前,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所谓的学习能力。因为没有真正的学习方法还是实际写的讨论。因为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只是机械的套用所谓的公式,他们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生搬硬套。
女老师就是这样强硬的巴甫里克从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再回到课桌前,因为她固执的认为,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只有读好教科书这一条路可走。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老师都是那样善意的爱护学生,让他们尽可能的多去抠课本。我们是那样用心的善良的去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 如果我们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表现的不那样关心,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空间,也许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才能得到发挥。
巴甫里克的命运在五年级的植物课上得到了改变,科学教师提倡孩子们把智慧表现在手指尖上。老师惊奇的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试验者,是未来的学者,天才的园艺家。老师们把巴甫里克发展中的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这一切都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的。巴甫里克本人懂得了并且感觉出植物栽培使他能在其中表现自己能力的活动领域。
两个老师对待巴甫里克的态度引起我们的反思,他们对孩子都是认真负责,都希望他在学业上有一定的提升,成为一个轻松掌握知识,快乐享受学习的人。前一个教师也通过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在努力改变巴甫里克学业上的困境,想通过自己的额外付出让孩子在学习基础知识上有所提升,他把孩子紧紧的锁在了课桌前,不让他有任何的课外活动时间。而这些是儿童不擅长的,在这些学习过程中他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也不可以享受到自尊感,所以孩子越来越胆怯。
而在自然课上他感受到了快乐,在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智慧。他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去动手做各种的实验,得出结论后接下来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他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要真正弄明白每一个真理。生物老师帮助这个孩子找到了能够表现他自己才能的活动领域,所以这个孩子的思维觉醒,智力迅猛发展,你知识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做孩子生命中怎样的陪伴者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平常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呢这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