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首先让同学们思考平时用的手电筒是怎么亮起来的,但是这个问题的导向不明确,有的同学会回答因为有电池提供了电,还停留在上一课的“电源”,没有往电路的方向去思考。
所以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观察电筒的结构,发亮的部分是灯泡,再然后观察灯泡的结构,了解灯泡每部分结构的作用。在这里我顺便介绍了电池和导线,发布了我们这节课第一个任务:点亮小灯泡。让同学们自由连接手上的小灯泡、电池和导线,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很多同学都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时间较少,目的不是让大家都能点亮小灯泡,而是知道不同的连接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
接着我出示了一幅简单的连接图,让小组画出他们的连接图,在这里也补充出短路和断路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小灯泡不能亮起来。画完图后就能引导同学们知道电路的概念,电流要通过电池的正负极,灯泡的连接点和灯丝,形成一个闭合的路径,灯泡才能亮起来,通过画箭头表示电流方向同学们很能理解。所以剩下的时间让同学们根据活动手册上面的九种连接方式继续试一试,哪些能够亮起来,哪些不能亮,让同学们在这一环节带着探究电路中电流动的路线的目标做实验,更加能够理解小灯泡为什么会被点亮。
在课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1. 小组之间对于电的知识基础有差别,很多同学能够很快的完成,并且比较容易理解电流,但是很多同学较慢,而且不能理解例如短路这种情况是为什么。
2.同学们的目标还是停留在了点亮小灯泡即可,没有让同学们自己先预设各种连接方式,而是根据活动手册提供的电路图去试一试。
3.同学们对于电的实验非常有兴趣,第一次上的时候我还是采用了以前的六人小组,所以有的同学不能动手操作,效果较差,后面的班级我就改为了两人小组共同完成实验,每个人都能动手体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很有成就感,也更能感受到电流流通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