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回顾“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

梦边花语听见否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说完了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前两重“二谉”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缘生性空”。

换句话说,在“胜义谛”上,佛陀认为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只不过是种种条件的、临时的聚合而生的存在罢了。也就是说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没有时间上的常一不变性空间上的独立存在性,而这就对治了凡夫的“常见”,即“不常”。

但是,佛陀说,他用“二谛”说法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凡夫境界上,在“世俗谛”上,“缘生性”不能破坏,因为“缘生性”就确保了,凡夫境界上的这个“存在”虽然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但这种存在的因果的“相似相续性”必须保持,即“不断”。与上边所讲的“不常”合起来,就是“不常、不断”,这就叫“不落二边”,这就叫“不二”,因此佛陀的教法是中道,不落两边的“中道”。

至此,再次提醒大家,佛陀讲的“不常、不断”是对治!是解构!是解构我们凡夫的“常见”与“断见”。世俗谤:缘生;胜义谛:性空。

好,现在我们对四重“二谛”的前两重再总结如下:

-------------------------------------------------------
 二谛层次       I     世俗谛     I   胜义谛
--------------------------------------------------------
第一重           I        实有       I     缘生
第二重           I        缘生       I     性空
---------------------------------------------------------

如果再对上述两重“二谛”再浓缩,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无我“。”无我“是佛陀要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重要的道理,也是前两重”二谛“所表达的核心法义。

以上,总结完毕,也就是从理论上说明了前两重“二谛”的核心法义,那么,下边我们将说一说有关的修行了,不能只讲理论,对吧。好,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