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郑州大学听了《第十三届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的“立德树人”育人方略班主任培训研讨会》,由于洁老师主讲。
故事一:套在套子里的人
于洁老师出示了一张男孩的图片,这个男孩的头发很长,长得遮住了眼睛和耳朵,根本看不清男孩的五官长什么样子,于洁老师说请大家不要用手机拍,这属于个人隐私,接下来于洁老师又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你可要小心了,这样的人一旦教育引导不好,会带给他一辈子的影响,”于洁老师说,男孩的爸爸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却很有钱,拥有几千万的家产,爸爸想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在男孩三岁时,爸爸把他送到了上海最好的幼儿园,孩子一直在外边上学,很少和家里人相处,上着上着男孩就变成了“套在套子里的人”。
一个不懂教育的人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父亲,母亲的陪伴,心里缺乏安全感,这是一个极度自卑的孩子。于洁老师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让这个孩子改变。平日里,于洁老师发现这个男孩从来不笑,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博他一笑”,在于老师的关怀下,男孩变得阳光、开朗、自信起来。她的教育里少了批评与指责,多了理解与引导;少了彼此的埋怨与敌视,多了相互的关爱与幸福。于老师,就是采用慢的教育方法来改变这个学生的。
一年多之后,学生遮过眉眼的刘海终于消失了,露出了帅气阳光的脸庞,我们在坐的各位有谁有如此耐心这样等待学生的改变呢?我们常常为学生违纪而大发雷霆,对学生缺乏了解和耐心。于老师却坚信“一切皆有原因”,她没有厉声呵斥,是从各种角度寻找原因。
故事二:家校练字本救了一个女孩
某某年的一天,于老师班上一位女生的爸爸,在返家途中遭遇车祸丧生,14岁的女孩骤然间永远失去父爱,女生承受了多大的精神打击呀!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老师开始寻找父亲生前留下的蛛丝马迹,终于在“家校联系本”上,发现了爸爸的留言,爸爸签名的地方还写上了妈妈的名字,这是一位多么负责任的爸爸啊!他想给女儿完整的爱!可惜,老天总是这样不尽人意,偏偏夺走了这位父亲的性命。于杰老师把家校联系本爸爸签名留言的那一页撕掉送给了女孩,并安慰女孩说:“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也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在于老师的鼓励下,这个女孩最后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故事三:家书
于老师用书信架起了与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于洁老师说:初中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苍白的说教起不了多大作用,疾风暴雨的责骂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于老师,找到了最适合的教育方法,那就是用书信、用字条悄无声息的走进学生心里。于老师说:你要是问我写了多少封家书,我也记不清了。当于老师伸出她的右手,让我们看的时候,我清楚的看到了于老师的无名指是弯的,五根手指无法并拢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吧!听着老师的讲座,我看到了她的用心良苦,她用心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为学生着想,用心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
故事四:小胖的故事
于老师说同事们劝我不要接这个班,不然的话会毁了你的名声。班里有个体重220斤的学生,同学们叫他“小胖”,那个学生特别难管,于老师,用尽了一切办法,都没能改变他。一次,于老师发现他读书的声音很响亮,于是于老师就利用自习课的时候教他学朗诵,终于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朗诵活动中,于老师让他上台朗诵,这个孩子不敢上台,腿吓得直哆嗦,于老师就扶着他上去,朗诵完于老师再扶着他下台阶。她发现这个孩子也挺可怜的,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后来外公中风了,剩下外婆一个人照顾他。母亲是一个卖酒的,没有能力给他买房子,他的爸爸是一个打工的,也没有能力给他买房子,孩子的户口就跟随外婆了,外婆姓瑜,这个男孩后来也改姓瑜了。于老师对小胖说:你看咱俩的姓读同一个音,我孩子上了大学,你就当我儿子吧!后来这个孩子考入了一所职业中专,在他们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中,还得了一等奖。
小胖学生寄语(于老师):我有一个极其幼稚的想法,吃一颗返童药丸,变成插班生,帮您做事分担压力,有点可笑吧!可是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原谅我不能在您以后的教学生涯帮您做事了,同时也希望我的“接班人”能像我一样被您感化吧!
这四个教育故事只是于洁老师教学生涯中的一部分,故事虽小,却蕴含了于老师的教育智慧。
于洁老师告诉我们:教师不要把“当主任、当校长”作为成功的标志,更不需要把“评上职称”作为价值确认的导向。
于洁老师的教育故事里充满了“爱的教育”,于老师说:只有把特别的爱给那些特殊的孩子,不放弃他们,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次的班主任培训,我从于老师身上学会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自己能像于老师那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得到成长。
我将牢记于老师的四句话:最好的教育是充满温暖的,最好的教育是充满智慧的,最好的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是充满希望的的。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一次聆听,一次成长;感恩遇见,感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