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初16中18坚持分享第489天 2021.12,7周二 七期约练第11次,来访者7次,观1次,咨3次
学习知识还是要把它融合成自己的东西,自己先相信,自己先感受好,然后别人听着可能才会感受好,最终得内化于心。
需要内化,仅听一遍的话,感受差的多,是不深的。还是要讲出来,效果会更好。 只要是跟着走的,成长应该都是有的,有的还可能比较大。讲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会有更多的理解。
求助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四个特点:
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是咨询的结束、最根本的是以咨询关系为导向。
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儿,就是咨询关系。所以,求助者中心疗法这四个特点其实就是四个字:咨询关系。现在每个学派其实都在非常强调咨询关系。
建立咨询关系的五个词: 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这五个词就是求助者疗法的非常核心的东西。现在几乎每一个学派的,只要学心理学的,学心理咨询的,基本上都要学这些东西。这五个词就是求者中心疗法所提的最根本的东西。
求助者中心疗法它是怎么工作的?它主要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这样的一个氛围。然后做什么呢?然后让求助者在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里边,在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里边,让他能通过自我探索达到或者朝着自我实现那个方向前进,让他能更多的呈现更多的自己,让他自己能捋顺他理想中的自己、他认为的自己跟现实中的自己、他想要的自己跟真实的自己。这中间能更多的捋顺。他探索的越清楚,他整个人越顺。因为我们很多人是不顺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我们在做着,我们并不一定想做的事儿。 但是呢,我们自己又一方面不想做,一方面又要做,我们就很纠结。那,你说你要能捋顺的话,你虽然这个是不是你想做的,但是你非常清楚他的意义,然后你也能心平气和的去做,这也没关系。或者说,不是你想做的,你知道你想要啥,然后去做你想要的、想做的,那也行。最麻烦的就是你既感觉不想做,很恶心,但是又不得不做。 你整个人的状态就卡在这了。然后,我们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焦点解决其实走的是人本的这个路线,它比较偏人本。因为,他认为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当事人他自己就能更好的做自我探索,他自己是有非常充足的力量能去自我思考,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他本人有非常向上的动力,他本人也非常想更好。最终,他自己也会知道他怎么样就能去更好。
这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基本的人性观和理念。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叙事疗法也是这么写的,焦点解决也是这么写的。但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前面讲过,焦点解决更强调是建构解决之道。 虽然,我们非常相信他,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建构解决之道、目标架构、例外架构,然后去行动。这是焦点更看重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三种主要的咨询技术:
促进理解、坦诚交流,无条件接受。无条件接受,它没有用接纳。尊重的第一条其实是接纳。接受可能会范围更更大一些。这三种主要的咨询技术,严格来说,你说它这是一个什么标准的技术吗?其实也不算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包括罗杰斯老爷子本人都提出来,不要僵化他提的这些东西,不要把它视为教条,在实际中灵活去用就好。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也不必要把它当成是一种技术的东西,把它当成比如说,理念、思维模式,然后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去修,去修炼自己这些方面,让我们的模式上、我们的思维方式上得以改变,才可能能用得好。 因为,它不是说用几句话那样的一些技术。
所以,写着很简单,看着就这几个,但是都相当相当不容易。最常见的,比如:尊重,我们虽然学了好久,但是在生活中可能依然会忘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在事儿上磨。 得结合很多的实际情况,摔很多的跟头。在做约练的时候,来访者给你反馈他很不舒服,跟你交流;你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学的不错了,但是你的孩子不搭理你。你的孩子说你白学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立刻去看一看,去做更多的觉察:我们有哪些点儿,或许是可以有改善的,或者说是可以去变化的。 因为这些都是当事人在给我们一些提醒,这就在不断的去练内功。
所以,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这些技术,倒不如说是我们一直在提的内功,理念的东西。
1、促进理解:哪些方面可以促进对他的理解呢?因为他非常非常强调对对方的理解,进入对方的脉络,进入对方的世界,达到一种非常深的共情和理解,非常非常强调这一点。 那你要想达到这样的一种理解的状态,那需要哪些?比如:关注,无条件的关注,或者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没有任何条件的,全身心的!你作为咨询师或者作为家长,就需要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如果你自身状态都相当的糟糕的话,你怎么样去达到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呢?当一个家长状态比较糟糕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去陪伴你的孩子的。你需要想一系列办法去怎么照顾自己。而不是说这个时候你全身心的都在孩子身上,怎么去帮助孩子,怎么改变孩子。 越那样的话越会适得其反。因为你没有办法全身心的积极关注,你也就没有办法促进理解。你们相互都是不理解的。作为咨询师,如果你自己的状态特别的不好,你累的不得了,你工作量很大,你疲惫不堪。那么你做咨询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全身心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你就会跑神,就听不到来访者的更多的内心深层次的东西。你听不到了,你只能听见表层的,你可能就走偏。来访者一些细微的方面你就听不到了。所以照顾好自己永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想各种办法能让自己照顾好。如:减量、排序,锻炼身体,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多注意休息,吃饭、睡眠等这些最根本的东西做好。然后才有可能,这是前提! 因为当你身体的承受能力不够的时候,你的精神这一块儿就跟不上。我们总摆脱不了我们身体的限制。只有当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时候,你才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进入他的脉络,这都是关键。还有言语交流。 那我们要去跟他沟通,你要想理解他,你得去问话。这背后就是:你要好奇,你要听,你要很想知道他在表达什么,他自己怎么想的?态度在支撑着我们的语言或者言语的交流。要不然我们问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问了,
非言语交流:当你整个人在状态的时候,你的眼神是不一样的,眼神、表情、你下意识的肢体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这些是装不来的。这些都在于我们自身的修炼。
越修炼整个人越稳定,哪怕他好像是在攻击你。
你永远不要把他的所谓的攻击理解为是攻击就好了。 他不是在攻击你,他只是生活中的模式的呈现。
他不是针对你,这恰恰是他可能需要去改善的地方。他不是在针对你,如果你不把它建构为攻击,那么,你就不会有被攻击的反应。这个攻击往往就不会成立。
所以当他好像表现出来对你的攻击的时候,你没有被攻击的反应,你没有愤怒、没有勃然大怒,你没有反着去攻击他, 好,你就稳稳的在那儿,你依然能保持淡定,你依然能很理解他。你同时可能还很欣赏他。唉,他就发现,怎么会没反应呢?不对呀,生活中的人,我这样之后,他就会暴跳如雷啊,这怎么没反应呢?这样,他的模式就被打破了。接下来他就会发生变化。你光能接住他,你没有对此有太大的反应,就能很好的去帮到他。但前提是你的建构,你怎么解读他这样的一个行为,你怎么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就跟别人看你一眼,你视为是挑衅,你说你瞅啥瞅,你再给我瞅一眼试试?对方就来个“瞅你咋地!”然后一会儿俩人就干起来了,一会儿,互相攻击模式就启动了。因为你把对方瞅你一眼,视为挑衅了,这个挑衅就成立了。然后双方就开始这这个条件就升级了,你不把它视为挑衅就好了。他可能只是眼神犀利一些,他可能看谁都是忿忿的。
归因变了,建构也变了,很多东西就发生变化了。
沉默
在以人为中心疗法里边认为沉默很重要。因为当沉默的时候,对方他能更多的进入到自己的世界,或者沉下去,去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罗杰斯本人也是非常重视沉默。一会儿学到的阻碍咨询的因素里边,其中一个就是沉默,沉默也会成为阻碍咨询因素。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是阻碍,不同的学派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派对同样的一个行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学派,在不同的来访者的不同情况下的相同的行为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咨询师本人或者助人者本人永远都是最好的工具。通过学习,让你这个人能被打造的更稳定、更接纳、耐受力更强,能更好的去欣赏,能达到无条件积极关注等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状态,否则的话,人家说两句话,你就受不了了。然后这个咨询也就断掉了。其实那个时候是他改变的关键点,但是不是每一个咨询师都能耐受得了的,这都是在成长。比如我做分析的时候,有可能我五分钟不说话,分析师也始终不说话。五分钟我不说话,他也不会说话。 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换成我,我可能就不一定能受得了啊。不过感受过之后,我的耐受力后来也有了提升。
这就是第一个,促进理解。促进,更其实就是促进更好的去理解到他,理解到他一系列东西。
二、坦诚交流:坦诚非常重要,但能做到坦诚也相当不容易。首先,咨询师本人能做到坦诚都相当不容易,更别说来访者。那,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一个非常坦诚的角色呢,或者状态呢?前面一直强调的纯粹、真诚,真诚到极致,纯粹到透明。你真的能如此吗?因为我们好多人在生活中说两面话习惯了啊,我们说的东西跟我们内心里边东西其实并不一致。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在有的工作那个环境下,我们说的很多东西跟我们内心里边完全不同,我们夸人夸的一套一套的。 但你内心里边并不一定是那样的啊,我们给别人说的言不由衷的话,我们已经习惯了,但不是说一定要我们改。因为这样的模式在那个场合下可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让你更好的去把工作完成,或者说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它不是说一定不好,但是说你要作为咨询师角色的话,或者你要跟自家孩子交流的话,跟爱人交流的话还是坦诚交流,可能是更好的。这都需要觉察呀。 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意识的。
艾根的五个坦诚交流观点:不固定角色、自发性(发自内心)、无防御反应(自已的卡点消除了吗)、一致性(内外一致,并非实话实说,更多的不纠结)、自我的交流。
不固定角色: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咨询师的角色里。
价值条件化:很多人的生活都是价值条件化了。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早8点到晚8点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晚8点到早8点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在一起。
先满足责任,再自我实现。
关注
坦诚交流
目光接触是有讲究的,否则会让人有压迫感。小三角。
把自己的位置摆对。无欲则刚。都是你们自己的事。
无条件积极关注
把人放在第一位。
把握咨询过程的7个阶段及特点:
1、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的阶段,不愿寻求治疗和帮助;
2、开始“有所动”阶段,能触及个人感觉,内在僵硬自我开始松动。
3、能够流畅自由表达客观自我的阶段,没有感情投入。好似说别人家的事。
4、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阶段,自我体验真实,顾虑当前情感 ,不能完全放开。
5、接受自己的感受阶段,能清楚的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
6、完全接受过去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 ,自我与情感协调一致。
7、变得自由开放的阶段,对治疗的领悟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经验。
自我和现实达到协调一致。
求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
求职者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把人看做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认为人们是值得信赖的,可利用的“能源”是丰富的,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进行积极的改变,过着有效的丰富的生活。
每个人本自具足。
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推动着我们更好的往前走。
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这是我想要的吗?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是我想要的,我们会趋利避害。我们会有很多的思考,人天生如此。通过这样的思考,会让我们更多地定在初心上。做过梳理之后,我们就不会被现实中的琐事所缠绕。
否则,就会导致我们做的不是我们想要的。会很累,会很不舒服。
人是可以信任的:
我们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好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不好的特性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
人的不好的特性,其实是人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有的看似不好的特性,其实是在某些条件下,环境下的一种保护。
没有完全不好的东西。
一个人当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了,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你若稳定,世界上很多的东西就很难影响到你。你若稳定,一切都云淡风轻。
问题往往也是对人的一种自我保护。
自我理论:
经验
我们自己内部的主观世界,认知、情绪。
自我概念
如何看待认识自己,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啥样的人,他自己对自己整体的看法与评价。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
自我概念与经验的不协调不统一
价值条件化
我们很多人的活大多是受这个社会的价值的影响。
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
父母的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父母自己的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