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在认识了放大镜之后,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已经发现使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物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所以如何让学生开拓观察的视野,把对微小世界的渗透到学生认知当中,就需要让学生接触更为先进的放大仪器:显微镜。自从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之后,让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了长足的认识。那么,对于显微镜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对同一事物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真正体会到微小世界的内在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让学生先了解细胞是如何被发现的,并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装片,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把所谓的抽象的“细胞”进行实效化,希望通过课堂的教学,实验的操作发现细胞,对细胞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两节课时的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发现在整过程中,学生在制作洋葱的装片和在正确的使用显微镜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需要在后面教学中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洋葱装片的制作指导,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求完成装片的完成,而不是很规范的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比方说,对于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擦拭,学生就会忽略,直接是利用滴管在载玻片上进行操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两块玻片的擦拭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上面不够干净,那么会影响到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在撕取洋葱的内表皮时,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一表皮撕的很大,导致整块盖玻片都盖不满,这对后面的染色就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是撕的比较厚,观察的时候不容易看到细胞;第三,没有按照要求把表皮摊平,有些出现了褶皱,这样观察也会受到影响。然后是使用显微镜时的对光部分,部分学生只是急于求成,直接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就开始观察。这些都是跟实验操作的要求不相符合。再者就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学生在调节镜筒的上下高度时,动作太快,导致看到的图像不够清晰,甚至看不到洋葱的细胞。
在实验前除了讲解实验怎么做,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爱护实验材料,保持桌面干净整洁,小心使用玻璃仪器等。后面的班级在强调后,效果好很多。另外,出现玩碘酒的情况,可能是小组内分工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位学生无事可做。所以,实验前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