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
读:需给人生注入些许意义,唯有前行,前行,再前行,意义是在行走中,而不是在长吁短叹的忧思埋怨中获得的。
思:对自己的计划无数,能执行的很少,能坚持下来的为数更少。阅读、探究、写作,如此才能扎入生命根基。
摘: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钱钟书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有情、有趣、有味
时时、处处、人人
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钱理群
把自己放进去,沉浮浸泡。
咀嚼……感悟……反刍
融入了真体验、真性情的常识才是真常识。
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体悟生命的过程。
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中蕴涵的时间之流和空间之流永远在变化,正是这样的永恒之变,使人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变出了不同的生命个体,变出了不同的人生。
爱每一个孩子,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的发现、珍视,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始终保持着未完成的状态,总是带着已成的可能性,走向新的可能性。
赋予学生选择和思考的能力,促使他们拥有自己去活着的能看。
自己给予自身。
自己丰富和发展自身。
人的生长,意味着“需要”层次和品质的生长。
因生长而带来的需要
因需要而带来的新生长
尊重的基本方式,在于对生长节律加以认真的理解、认识和研究,勾勒出基于儿童生长需要的阶段性发展路线图,作为教育行动的指南和依据,进而发现、满足并提升儿童的生长需要。
教育,并不是一个适合跨越式发展的事业。
未经自己口头表达过的知识,是不容易被记住的知识。
表演即生长,观看即生长,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
不紧不慢,把握生命成长节律。
环境即课程,环境具有影响人、改变人的教育价值。
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具有受教育的必要。——夸美纽斯
忘记了课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每个人不同的“剩下”,造就了每个人的独特。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教材必须学生化、生活化,过去,书本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今,全部生活世界是学生的书本。
了解、研究、读透学生。读人、懂人、识人。
教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童年时期的幸福是让孩子体验、享受童年才会有的欢乐,如游戏的欢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象和漫游的欢乐等。让儿童过童年时期特有的生活,体验童年才会有的欢乐——那些一旦错过就再也不能体验和收获到的欢乐。
尊重儿童特殊的生命价值
不把儿童当“小大人”看
让儿童说儿童的话,做儿童做儿童的事,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