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岳老师第635篇原创文章▲
为什么一些人在2000年前后掘金煤炭业能成为巨富;为什么一些人在2005年股票牛市时能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一些人在2010年通过投资房字大赚特赚;为什么一些人总能近乎完美地把握住每一次“鱼跃龙门”的机遇?
这些人只是运气好吗?其实不然。很多人之所以能够“站在风口”上,是因为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经济周期的拐点,准确地判断每一阶段最适合投资的资产,如何判断拐点就是接下来我们今天重点讲的内容,美林时钟。
你不仅可以用它判断当下所处的经济环境,还可以用来指导你进行房子的买点与卖点,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对冲风险。
美林时钟理论是由美国投行美林证券于2004年提出,团队用超过三十年的数据来验证的一个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理论。这个理论中告诉我们尽管每轮周期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判断。
先来跟大家说说这个美林证券是什么来头。美林是当时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美林证券是当时证券业全球第一经销商,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并称全球五大投行。
人家这个背景杠杠的,那投资理论肯定是经过一批非常专业的人经验总结加数据验证得来的,没一点问题的。
▲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美林▲
简单来说,美林时钟理论就是一个用来判断经济周期和资产配置的工具。它把经济分成四个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资产表现。
美林时钟是一个圆形的表盘,上面有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一个经济阶段。从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就是经济从衰退到复苏到过热到滞胀的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宏观指标来判断经济处于哪个阶段,然后根据美林时钟来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简单来讲,就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什么季节吃什么饭”。
▲美林时钟图▲
原因在于他们利用美国1970到2003年数据回测发现,当经济周期在不同阶段切换的时候,股票、债券、大宗商品以及货币这四大资产类的表现顺序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特定阶段,该顺序又有相对的稳定性。
仅仅有漂亮的回测结果还不足以引人注目,美林投资时钟的魅力还在于它有很强的经济含义。美林时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经济周期,其主要涉及的是接受度最广的两大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那么如何利用以上两个宏观经济变量划分经济周期呢?既然经济增长和通胀速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增速有高有低。
那么,将增速按照高、低划分,就出现了4种可能,这就是美林时钟所划分出的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相应表现最好的资产和表现最坏的资产。
美林时钟的轮动机制所蕴含的基本原理是,当经济由“衰退”到“复苏”,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企业经营业绩提升,股票对经济复苏表现出较大的弹性,相对于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
当经济由“复苏”到“过热”,高GDP推高CPI,大类中的商品与CPI正相关,高CPI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股票、债券、货币资产收益由于无法抵御高通胀,投资属性相较商品明显偏弱。
当经济由“过热”到“滞涨”,为控制高通胀,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但是首先作用于GDP,使GDP降低,经济陷入滞涨。由于CPI仍居高位,货币政策将持续紧缩。货币紧缩提高了货币类资产的收益水平,降低了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
当经济由“滞涨”到“衰退”,紧缩货币政策将CPI拉回低位,为刺激经济,央行将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经济低迷,市场总需求疲软,股市和商品类资产没有上行的逻辑,债券成为优质投资资产。
美林时钟之所以成为广受欢迎的资产配置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仅涉及上面提到的两个最基础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可以说是用一种极其简洁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大类资产配置的一般规律。
从下图的数据不难发现,美林时钟的资产配置指导在美国确实有现实意义。唯一在滞涨阶段出现例外,大宗商品表现最优(美林时钟推荐货币资产)也是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大幅上行的冲击而造成的。
美林时钟在美国体现出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存在很大关系,该框架以经济和通胀两大因素决定货币政策,从而形成了“增长和物价→货币政策及其预期→市场利率→大类资产走势”的传导渠道。
“维持接近但不高于2%的通胀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保证最大充分就业”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双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不仅影响利率的长期走势,也会通过货币政策和预期影响到利率的中短期走势。
而美林时钟正是基于“增长和物价”划分经济周期,且根据经济周期判断“大类资产表现”,因此在美国基本有效。
美林投资时钟的核心逻辑概括来说就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资产走势的核心驱动因素,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周期波动,不同周期位置下各大类资产的相对优劣也会变化,俗称“资产轮动”。
美林投资时钟有的时候也会失败,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失效了。失效的本质是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映射关系被打破,经济周期已经不能预测或反映金融周期。
传统的投资时钟理论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的基础上,然而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扰乱了经济金融传导机制。
在经济复苏动能尚未修复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信贷端,导致大量流动性直接转入金融市场推升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也就失去了前提逻辑基础而不可避免走向失效,新的货币周期主导规则建立。
简单来说,就是货币进入了金融系统在空转,但是并没有导入实体经济体中,导致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割裂的越来越越严重。
再换句大白话来讲,就是以前放水的钱你可以拿去买钢筋混凝土改成房子,大家都有钱赚,赚到钱了以后你买我买大家买导致的房价上涨,现在呢大家就什么也不干,靠放出来的水做各种金融杠杆来推高资产价格,玩击鼓传花的无量空涨游戏。
它仅仅只是一种理念罢了,需要使用者改进和完善。但是,生搬硬套的框架来做宏观策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容易被市场摩擦。
原版的美林时钟只不过把经济划分为复苏(增长上行、通胀下行)、过热(增长上行、通胀上行)、衰退(滞胀,增长下行、通胀上行)、萧条(再通胀增长下行、通胀下行)四个状态,计算了各状态下资产收益的均值,然后判定资产的轮动规律:这显然非常不严谨。
那么美林时钟在国内是否的有效性呢?单就国内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决定因素而言,我国央行不像美联储那样参照明确的“利率定价方程”,而是拥有一个多目标的决策体系。
货币政策的目标涉及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隐性的金融稳定,存在多个货币政策目标中介,这几乎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非典型”性。
因此,在“增长和物价”到“大类资产走势”这一传导渠道尚未通畅的背景下,仅按照美林时钟输入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判断大类资产的表现或将出现偏差,有效性自然较弱。
国内多家券商研究院也都在美林时钟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比如输入了新的变量(利率)、增加了新的划分周期(金融周期),他们的核心目标都是希望能够结合国内环境以及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找到更具代表性变量来帮助我们识别周期,进而指导我们在不同周期中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按照衰退期、复苏期、过热期、滞胀期这样的顺序来介绍美林时钟,这样的顺序也符合一般经济学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中4个周期一定像时钟一样交替进行。
不管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政策制定机制等加入其他有效的变量,还是重新考虑经济周期的划分方式进而判定大类资产的表现,美林时钟的核心思想始终都具有很大的价值。经济周期对不同类别的资产价格表现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重点配置不同资产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但是你再往下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在正确的宏观经济理论可能又要会被某些神秘力量强行控制,改变,甚至对抗规律。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跟大家讲东西,都会用非常直白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同样也是为什么付费群会员都说我的预测很准,甚至可以明确的指出来具体到月份、价格、买点、卖点、怎么做。
因为我觉得一个对事物真正理解的人,都不会去讲特别晦涩难懂的东西,但是一定会把最底层的逻辑、传导路径、不同背景、变量与常量、不可控因素,备用方案等这些全部都想清楚,然后在用一两句小孩子都能懂的话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想进群,扫码即可。
当下我们处于美林时钟的复苏后期或扩张初期,通胀上升的开端。
这是因为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0%,虽然低于预期,但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虽然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和9.5%,显示复苏暖意。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
综合来看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复苏后期或扩张初期,通胀上升的开端即美林时钟的左上方象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强劲,需求旺盛,物价上涨,利率上升。这对房地产有利,也对商品有利。但是也要注意防范过热风险和外部冲击。
不过这所有预测的一切,前提都是经济按照市场化的发展逻辑。
关注我,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