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作业设计一

设计意图:

优秀的诗作需要我们用多彩的形式去演绎。声情并茂的朗诵正是其中之一。它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诵,我们感受诗歌音律的美、意境的美、形象的美;通过点评,我们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内涵。

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对《艾青诗选》这本名著的学习也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甚至还可用更多的形式去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我们鉴赏诗歌的兴趣与灵感,提高对诗歌的品鉴能力,并获得美的熏陶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学情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深入,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点,而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协调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朗读教学的质量。如“机械式”朗读仍占主导:学生只关注于声音的输出,而缺少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他们常常浅尝辄止,不断重复某些语段,甚至出现部分或全部背诵的情况。这种朗读教学模式看似有效,实则只是在学生口中增加了噪音而已,并未达到任何有效的教学目的。又如: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学生缺乏对自己朗读水平的清晰认识,无法总结提高的经验和方法。因此,需要在朗读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品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体味诗人深沉的感情,培养爱国情怀。

《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太阳则表现了艾青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艾青诗选》时,设计了量少质精、贯穿学习全程的作业,助力学生高效阅读。

一、前期准备作业

在前期准备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作业一:艾青诗歌我来读

诗歌要读起来。只有读起来,我们才能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句式美和音韵美。把握情感基调,读出节奏、韵律,揣摩语言,分析意象,关注修辞,想象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提炼关键词等。请你用这些朗读策略来朗读诗歌,读熟后,配上合适的音乐朗诵诗歌,并将朗诵音频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

朗读指导:

1.把握基调,读出情感

基调是贯穿全篇作品的总的感情色彩,朗读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基调。基调既要统一,又要有变化。磅礴大气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的《相见欢》。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情感类别之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朗诵比较合适,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读出情感。

2.发挥想象,读出形象

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朗读诗歌时,要根据作品内容及写作背景,在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对诗中所反映的生活的形象感受。也就是说,朗读的时候,脑海里如“过电影”一般,不仅有情,而且有形,形神兼备,这样才能朗诵得生动感人。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天上的街市》)在朗读时就应该发挥想象,想象仿佛出现美丽神奇的街市,朗诵时读出一种喜悦、向往之情。

3.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诗的语言是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诗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停顿、轻重和缓急上。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随着情感的波澜而变化,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节奏感

(1)适当停顿,适时重音。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除了标点处的停顿外,在一些句子之间,也需要适当停顿,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适当的重给音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处加重音,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两句,应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2)语速时缓时急。一般来说,朗诵不是一直保持一种语速,而是根据感情、意境等时缓时急地朗诵,例如:朗诵表达兴奋、激动、欢快的词句时用稍快的语速,而在朗诵表达哀伤、痛苦、怀念等词句时用慢一点的速。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用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3)把握语气语调。诗歌朗诵时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应用疑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在完成“艾青诗歌我来读”作业时,学生浏览目录后,选择其中一首自己最感兴趣的诗深入研读,并配音朗读、录制音(视)频。音(视)频录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消化了知识,又锻炼了朗诵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