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静修结束至今,中间停了一周左右,没有老师和大家同频共振的能量场加持,总感觉自己静坐少了点什么。其实,这样不太好哦!老师不可能一直都这么带着我们天天静修,不能依赖,得培养自己独自静修的习惯。就如同老师教我们的龙饮功、和气步以及所学的各种功夫,都应该转变成习惯,自然而然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新的21天静修自此又拉开帷幕了,感觉真好!又听到玄明老师如潺潺溪流滋养净化我们身心的声音了!老师开篇就讲了很多,我觉得第一堂课算是结合静修功夫教大家明理为先吧,先明理后做事,这样目标感、方向感强!
简纳一下第一节课的内容:
1.舌抵上颚:我们练哪种功都需要舌抵上颚。舌抵上颚俗称“搭鹊桥”,我们任督二脉各断于上颚和舌根。舌抵上颚即可沟通任督二脉,使全身经络接通,上下之气通畅。舌抵上颚还能产生出很多津液,那可是金津玉液!可以使人除病健身,长生久视。有首诗说,“昆仑山下一清泉,泉中有水流万年。
有人窃吃泉中水,活个生长不老仙!”可见舌抵上颚这个小功法功效还不小呢!我们除了吃饭说话之外,不论行站坐卧,不拘室内野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舌抵上颚。往往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又不被人重视,比如阳光、空气。
2.闭目养神。静坐要轻轻闭上眼睛。肝开窍于目,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是我们最传神,也最耗神之所在。练动功时,要求我们泛视前方,就是要像兔子眼睛一样守神,可视可不视可内视。静坐也同理,闭目可养神。对于初学者,闭上眼睛,不容易乱想,可以集中精力,减少干扰。欲养生者当养“神”。古代修身养性的人,经常把闭目养神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 中也载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调整呼吸方式。静修主练我们的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为主。吸气收腹,让肚脐去贴命门,贴至极致。所谓极致,就是自己觉得肚子再吸不动为止。呼气放松腹部,肚子鼓出来。
4.静修目的:静修往长远来说,是为内修打基础。单纯而言,静修可以调身养心
。通过调整我们思维方式,采用一些方法,比如我们腹部呼吸,注意力随呼吸集中在我们腹部收放中,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各种心相、念头不断净化,心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忘我专注,让我们有形的身体和无形的心神合二为一,从而减少我们的外耗,使身心得以清净。静是一种能力,静能生定,定而生慧,慧至从容。内心强大者,皆懂得鹤立如睡,虎行似病。因此静修主要调伏我们的心。天之力莫大于日,人之力莫大于心。老师讲精气神,精可见可视,气介于有形无形之间,神虚无缥缈,但神藏于心,所以说神好清,有心扰之,心好静,有欲牵之。万法由心造,诸相由心生,修心即可修得自在身。
在此次静修中,我希望让自己在“松”这个点上有所突破。盘腿久了腿会疼,当疼这一念即起时,就有意识让身体放松再放松,腿疼就会减轻。下半节课,我专注于腹部的收放中,双手叠放在腹部,更能感觉腹部的柔软和极致的收放。手心感到微微的潮热,还没觉得做多久,就听到老师让放松下来,时间过得可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