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过程中,“差生”往往是最让人头疼的,在“差生”身上耗费的时间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精力。
对于“差生”,我们习惯于加班加点教育、管头管脚教育,结果往往是只管得了一时一事,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差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差,主要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失败的打击而导致自身信心丧失,遂破罐子破摔。这种情况下,他对西医式的反复说教和严厉管教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这时我们就需要考虑我们中医的内调治本法。
01给希望,有期待
小佳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声不响,学习上也是不声不响。考试成绩一出来,都是从下往上找名字,一找一个准。
上课眼神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看到他直叹气。
正好那天课前名言分享是他们组,轮到他发言了。
他分享的是马克思的“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分享的有内容,有感悟,很不错。
我当即肯定他,说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不仅知道,而且能做到。
他低下头腼腆地笑了。
晚上他妈妈给我发短信,说今天接孩子时,孩子很高兴,一路上不停地说着在学校发生的事,还说今天有人请他帮忙找名言……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差生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融化坚冰。
但一点一滴的给到希望,总会有阳光普照冰雪消融的那一天。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反复的,要点燃一个孩子的希望,也需要反复地去用心。
给希望,相信相信的力量,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自己能学好,能背会,不给自己设限,哪怕暂时落后一些,只要发自内心地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因为想法很关键,当你告诉自己说,我背不会,我学不会时,大脑就已经得到结论,不再去想办法了。
所以应该给大脑的暗示是,我如何才能背会,如何才能学会,然后大脑才会千方百计找方法。
有期待,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抱有期待,你不知道你的期待对一个孩子有多大的作用。
人最怕没有希望,最怕破罐子破摔。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好。能被他人认可是每个人的需求。只要他能看到光,感受到温暖,他就有萌发的那一天。
罗振宇在2024年的跨年演讲上也提到:
要想改变自己,那就走到对你有期待的人中间去。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也都有成功的潜能,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02给方法,有指导
对于久病的“差生”,如果只是看到他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生气,发一顿火,批评一通,除了让自己很生气,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他最不缺的就是批评和打击。所以这个时候,给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设立日反馈表格
对于后面一些学生,我设计了日反馈表格。表格里包括上课和作业两项,每天下午放学后,表格上的名单来给我反馈今日课堂表现和收获,反馈昨天作业完成情况。
从开始填写表格开始,就有学生反馈,老师,我比之前状态好。
也有学生在填了几天表格后说,我觉得我这两天状态不如从前了。
于是我又给他强调列出日规划,任务看得见,行动才能落实到位。
如此后,我再问状态,有的学生反馈当日课堂任务都完成了,我问她“感觉爽不爽?”“有没有成就感?”
她笑了:“完成了当然有成就感。”
还有个女生物理一直跟不上,这两天开始填表格反馈后说都会了,我问她:“会了的感觉好不好?”
她也是咧嘴嘿嘿一笑:“肯定高兴。”
人需要在反馈中不断肯定自我,在反馈中被看得见。
特别是对于这些成绩靠后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被看见,被肯定。
也有个女生问我:“老师,我要是努力了一阵子成绩不见效怎么办?”
我说:“这很正常啊,没有谁说一努力就马上见效的,有时候一份努力不见得就有一份收获,但是当你累积到十分努力的时候,收获肯定就有了。”
古语说: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做事贵在恒,学习也是如此,要持续有恒,才能出成绩。
此外,时间统计,注意力流向统计,明确目标,榜样人物,做人做事的原则等都可以给到学生。
聪明人都在用笨办法,学习上没有捷径,只能靠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学。倒是有些假聪明的人在投机取巧找捷径。
03多开展活动,发现闪光点
小雅是一名初二的女生,性格完全不像她的名字,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学习上也马马虎虎。
考了几次成绩都在后面,老师谈话,家长批评,她自己也很受打击,一副打了败仗一蹶不振的样子。
班里举行辩论会,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她报名了。善于言辞是她的长项,经过认真的准备,她在辩论会上大放光彩,被评为最佳辩手。
她自己在日记里写到,这是好长时间以来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她原本一潭死水一样的内心起了波澜,语文课上也开始与我互动,成绩也在慢慢地提升。
04家校结合,共同托举
小童是一个内向的男孩,课上回答问题声音小,一说话学校就低头。
在班里就像隐身人,经常不声不响,学期末果然垫了底。
在网络上放飞了一个假期,开学了,怎么也不想进学校了。老师和同学一起把他拉进了学校。
老师和家长沟通后,嘱咐家长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否定和批评他,谈话前一定要赢得孩子的心,不要跟孩子硬碰硬。
另外,现在不要考虑学习好坏,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入手,让他帮忙,让他在做事中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给他信心。
和家长沟通好后,正好下午他来给我交资料,看着一堆红红绿绿的表格,我灵机一动,让他帮我分类整理。
他有点意外,还是抖动着手很快整好了。
“谢谢你,帮了我个大忙。”我笑着看向他,他不好意思的搓着手。
以后,我经常让他来帮忙干点小活,慢慢地,他不再总像透明人一般了,学习成绩也开始慢慢提升,最后顺利升入高中。
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的孩子会越来越好,而不断体验到失败的滋味的孩子会越来越差。
人感觉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骂作傻瓜贴负面标签,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就此走上混日子的道路,从而与成功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