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求同存异,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在本章中有明显的特征,让我不由得产生共鸣,用当时的想法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在可以说,大家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所以成不了好伙伴。
大学毕业第一年家人为了留我在家,就找熟人给我派了个当手工银饰学徒的活儿,这么一学就是一年,第二年感情上受伤严重,我选择逃离这个城市,一个人拎着箱子和被褥跑到邻城苏州工作。
庆幸的是我找到一家以教授客人制作手工银饰的公司,十分钟的面试让我成功成为一名金工老师。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工作内容,还有公司推出的设计师培养计划,我跟面试我的运营总监说,我只会手工,不懂设计。他说,公司需要的是人,只要你肯下功夫学,我们就愿意用你。
我的工作开始趋于稳定时,总监开始着手上海店的开工――公司的三年计划是在一二线城市开满分店,成为全国手工品牌店NO.1。苏州店是第三家分店。
公司在管理体制上下了大功夫,大老板毕竟是大企业出身,有丰富的经历和人脉,对刚入行的我来说,这个严谨的公司给了我安全感,哪怕是申请采购一包餐巾纸,也需要经过店长――运营总监――会计――大老板的表决才可以,更别说对员工的培养。始终都在根据员工表现情况进行调整,只不过,调整到最后就变了味道,安全感变成了束缚,这也是我辞职的根本原因。
公司是以手工与售卖为主,手工是教客户制作,售卖是销售公司签约的海外设计师作品。为了提高员工的工资,公司不断调整薪资考核内容,客户满意度、每月提交的个人设计作品评分、个人设计作品售卖、分店营业额提成等等措施一个接一个推出,只不过都在试行后取消了,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措施有很大的bug。于是半年下来,公司的注重点慢慢从员工培养上挪开,大力强调多销售,工作时间要大力促成签约设计师作品的售卖,销售提成也从总营业额变成每件抽成,而除了手工体验课程时间,员工的全部精力都要投入到销售中去,店里多了两个监控摄像头,不是对着贵重的柜台,而是对着员工工作区。
就这样变了味道的改革,让我们这些冲着设计师培养计划而来的人冷静下来,慢慢的,不满的情绪开始蔓延,有一回我上班时发现搭班的同事被请辞了,因为她对公司提出了质疑。后来陆陆续续店长面试了很多人,都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大学刚毕业,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很听话。
辞职两年了,前段时间翻了翻这个公司的公众号,发现他们两年内已经开到13家分店了,手工体验内容也不仅仅是银饰了,但,那又怎么样呢,用那位被请辞的同事的话来说:“画大饼谁不会?”
饼太大了,我张不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