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奇葩大会》上,7岁成名的青年作家蒋方舟自曝自己其实是一名讨好型人格的人。
何谓讨好型人格,知乎上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们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细腻,他们总能十分敏锐的觉察到别人的需求,他们总是非常的无私,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事情经常在他的身上发生。如果我们可以剥开任何一个‘讨好者’的内在,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过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蒋方舟在节目里说,“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即使这个人你不喜欢,你也希望他喜欢你。”
而她意识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来自于朋友的一次发问,你是否曾跟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就是你可以和这个人争吵,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他。然后,她反思了一下自己,答案是她不会跟任何人产生冲突,甚至是在最亲密的两性关系中。
最夸张的一次是,两性关系中的另一方,打电话骂她,她就一直道歉,道歉了两个多小时,对方就认为她很敷衍,电话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打,她看到来电显示,全身发抖,却不敢和对方说一句,你不要再打了。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这本没有错,但是极端化之后,就会出现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者们认为,我必须按别人期待的那样去做,别人才会喜欢我。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注别人的情绪,却唯独没有向内关注过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你讨好了全世界,却唯独忘了讨好自己。
如果归根溯源,他们的早年成长环境往往充斥着“不安全感”,或许是童年时被小伙伴们孤立而变得异常敏感,或许是在一个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或许是父母动辄就将“你再如何,我就不喜欢你了”类似的话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他们的自我认同度非常低,导致异常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关注。
有心理学家认为,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或者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容易塑造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蒋方舟的“讨好型人格”,源于童年过春节。
她在《圆桌派》中说,对她来说,过春节其实就是各个小孩的综合评比的一个过程。因为奶奶生了7个孩子,她爸爸是最小的,所以她也是整个家族最小的,每次过节的时候,她就是谄媚地自己都受不了,在整个大家族面前,表演完全套的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两个小时。
她回忆大概在5岁开始,大家一堆人坐在一起,她就能迅速判断出谁是最有权势的,然后冲上去抱住人家大腿。
“讨好型人格”可怕的地方在于,由于长期的自我压抑,用别人期待的自己去覆盖真实的自我,你甚至已经丧失了愤怒的情绪能力。而如果你看过《头脑特工队》,你会深刻地体会到每一种情绪对每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来说是多么地不可或缺。
“讨好型人格”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总是披着一层“宽容、高情商”的外衣躲藏在暗处,让你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就如蒋方舟所说,她也是去年才意识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而她的讨好始于5岁。
人为什么会讨好?
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非常表里如一、直接而真实的,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不得不看大人的脸色做事情,有些小孩子学到去取悦别人以获得爱。运用讨好姿态比较多的人,通常非常敏感,特别害怕失去关系,他们常常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揣摩别人的喜好而为之,愿意尽一切努力保全关系,让另一个人高兴。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的人?
1、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在孩子出生后,尽可能地多抱抱他,用温柔的声音传达你的爱,让他感受到,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他的保护神,会永远陪在他身边。无论他犯下何种错误,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撤回和暂停。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产生很深的“安全感”,被爱包围的孩子才可能是自尊、自信、自爱的,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才会生根萌芽。
2、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表扬孩子时要注意,多表扬具体行为,比如“妈妈今天看到宝贝把玩过的玩具都摆放回原处,妈妈很高兴!”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表扬“你真棒!”那表扬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在哪里。表扬过程不要表扬结果,比如“宝贝刚才玩独木桥的时候,两只手抓住绳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很努力,很勇敢!”
3、教会孩子说“不”
教会孩子说“不”,尤其是当别人侵犯你的时候。比如,无论是男孩、女孩,都应该告诉他们,自己的哪些部位别人是不能碰的,如果别人侵犯到你,一定要大声说“不”,并且告诉家长或老师。
4、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认真仔细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幼稚,父母都应认真倾听,加以鼓励。父母还可故意提出不同意见与孩子进行讨论。当孩子反驳父母的意见时,父母应予以鼓励。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对,父母可以认真地倾听之后加以纠正。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一项技能(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掌握一项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慢慢体会到,获得别人认可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不是一味地讨好别人。能够得到内心深处力量滋养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做自己,不谄媚,不逢迎。
6、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对别人情绪尤为敏感,同理心极强。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缺少关爱,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认可。有些再婚后关系较为复杂的家庭,孩子可能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更加懂得如何讨好别人。
7、营造宽松、平等、有爱的家庭环境
尽可能营造一个健康、宽松、平等、有爱的家庭环境,每个家庭成员都被认可和尊重,每一次的发言都能得到认真聆听和讨论,每个犯下的错误都可以被糾正或原谅,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无条件的爱。
8、认识每一种情绪的存在价值
开朗、乐观、懂事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家长的表扬,孤僻、易怒的孩子,会遭到排挤甚至孤立,这是成长教会我们的。
但是今天,我要推荐一部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准确地说,这是一部成人童话,因为它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
快乐(Joy)、悲伤(Sadness)、恐惧(Fear)、厌恶(Disgust)、愤怒(Anger),这是女主角莱莉脑内的五位情绪司令官,也是《头脑特工队》定义的五种基本情绪。
莱莉生长在明尼苏达州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她大部分时候都是开心快乐的,偶尔的悲伤、愤怒都被及时的化解。直到某天,莱莉随父母搬到了旧金山,肮脏逼仄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都让莱莉无所适从,她的负面情绪逐渐累积,内心美好的世界再次坍塌...
这依然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每一种情绪的价值。乐乐(Joy)总是能让你开心,厌厌(Disgust)是对你反感的一切的不妥协,怕怕(Fear)让你远离危险和伤害,怒怒(Anger)为你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忧忧(Sadness)是你伤心难过时的情绪出口。
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情绪都有独特的功能,塑造我们的性格与品格,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生活不该只被快乐占据永恒地主导,生活,应该是笑中带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