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间歇性选手,囤货和断舍离总是交替出现在生活中。最初接触到断舍离这本书的时候,还生活在出租屋中,类似于“生活用品能用就行,反正搬家都要扔掉”的概念一直存在。那书给了我些不一样的灵感,我记得自己忙碌了一整个周末,面对着地上山一样被舍掉的物品,成就满满。可后来,我才发现,舍弃从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断和离才是这个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
为什么热爱囤货?因为囤货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想要考取某个证书,先去购买全套的网课、本子和笔;想要健身减肥,先去淘宝逛逛运动衣和健身器材;想要做个有文化的人,先去下单一箱书籍……这些所谓的仪式感带给我仿佛已经完成事件的错觉。当热情很快散去,那些带来启动感的物品,就被丢在了角落。为什么不丢?因为“某天我会重新启动这计划,然后,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怎样解决囤货
扔。扔掉那些不会再被使用的物品、扔掉那些穿起来让自己窘迫的衣服和鞋子、扔掉从未被使用的健身器材。
你值得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以及“进一出一”
大肆舍弃后,总要去填补空缺,而购买的准则首先就是你值得最好的,好的物品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让你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当然,为了避免再次沦为囤货狂人,在基本配置实现后,要为自己设立进一出一的规矩,当你出手购物前,先找到可扔掉的物品。
60天的购物清单
想买的物品,放在清单内,标记好起始时间,60天后如果对它的喜爱依然如故就毫不犹豫的拿下。而很多的物品,30天后你就搞不懂自己当初为何爱它了。
关于我的重灾区
作为一个断舍离的老选手,在实践的最初,我就发现的巨大弱点——信息和书籍。这两个是我甚至连舍都做不到的部分。
从出租屋几乎被压断的三层小书架,到家里整面墙的大书柜,里面大多都是我的书——新书。就像前面说的仪式感,买书,是我重建自己生活最常用的手段。当我觉得工作举步维艰、生活困苦不堪又或者情绪低落、脾气火爆等等,我都会去买上一箱书,希望从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案。然而当困境消失,大部分的书籍都变成了一种摆设,毕竟书中的趣味没有微博来的轻松容易。
信息,特指微博、微信和有道云笔记上被收藏的文章。碎片化时代,让人变得匆忙,看到的信息甚至来不及读,就要匆匆去浏览接下来的信息,如何解决,一键收藏即可,它们在你的收藏列表中,仿佛可以存在千万年,就算有天你打开列表,发现有些链接失效,也不会影响什么,因为根本想不起它们是什么。
手机
我,无法,与我的手机,分开,超过,一分钟。
如果说电子产品依赖是当代人的通病,我一定是病入膏肓的那一个。
说起来,近年来关于自我的挫败,也和沉迷手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饭后躺在床上刷手机直到莫名睡去,因此放弃了健身、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机会,时间是机会成本,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些被用来娱乐和消遣的时间,也就永远的逝去了。
关于春季的断舍离,似乎越写越消极。还好我是个屡败屡战的乐观选手,在这个春天的伊始,既然已经高度概括了我的重灾区,就立下flag,夏天到来之前,清空收藏信息,以及——实现手机的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