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APP本周樊登讲书《少年发声》,边听边被一次次击中,每一个案例几乎都能对应住自己或身边人,我心疼着孩子们,焦急着爱孩子又作孩子的家长——“咋能这样呢?”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教授说,在中国,讨论教育问题时,儿童的缺席和失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是啊,我们很少听到孩子们怎么说,孩子们的话语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跟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们会关起门来,不跟家长说话。这时候,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出问题了?实际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平时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平时用什么语气和孩子交流?孩子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孩子到底要说些什么?等等。
作者陈瑜,采访了16位不同年龄阶段,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的孩子,让这些孩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想说的那些话。很多话听完之后,就会意识到家长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所以听完这本书后,觉得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陈瑜采访的第七位少年是一位叫小依的女孩,是一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小依说她的同桌有自残的行为,划自己的胳膊。聊到最后,小依说:“说实话,我也有点。”
她跟她的同桌一样有自残行为,喜欢用铅笔划胳膊。
她说:“用铅笔划胳膊的好处是很疼,但是不会留痕迹。”
小依还咬指甲,咬到指甲几乎都没有了,指甲周围的死皮也都被咬掉、吃掉了。这是非常非常焦虑的表现。
她的爸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妈妈塞给小依一部新手机,说:“这下你满意了吧!”
小依觉得这不是她的要求,她并不想要一部新手机。但是妈妈以为孩子是用自残的方式,“勒索”他们买一部手机。
陈瑜问她,用这个自残方法感到害怕吗?
小依说她有一次把自己的手抠破了一块,结痂了,结果洗澡的时候痂掉了,流了挺多血的,没别的感觉,就是“流血了”的感受。
比起划自己,小依啃自己的指甲啃得更可怕。咬指甲比较疼,她就往下撕,然后把里面那层啃掉,超疼的。
小依流血了,她的反应是“哦,流血了”,这是典型的麻木。小依对疼痛已经上瘾了。人在疼痛的那一刻会分泌内啡肽,它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很危险的状况,但是父母把它视作孩子在挑衅、找事,是孩子不懂事。
小依觉得这个班不适合自己,但不敢说,说了可能会被妈妈骂,即便妈妈不骂,但一想起小时候经常面壁思过,小依就怕了。
小依说她小时候面壁思过时会一边哭一边站在墙角,并且止不住地哭,妈妈就更生气,就开始吼,越吼小依哭得越厉害,家里鸡飞狗跳的。
妈妈骂小依的的频率挺高,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
妈妈的情绪失控,导致孩子特别容易焦虑。因为孩子会很恐惧,害怕自己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而这种恐惧的累积,会导致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累积。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就会想办法麻木自己,让自己对妈妈的吼叫或者殴打没有反应。但是人在麻木自己的时候,是不能够选择性麻木的,不能够只麻木糟糕的感觉,留下那些美好的感觉。所以,当孩子选择让自己变得麻木的时候,不仅失去了糟糕的感觉,也失去了美好的感觉。而没有感觉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小依说她初三时作业,吃过晚饭7点开始写,写3小时数学、2小时理化、半小时语文英语,大概凌晨1点能睡觉。
小依班里有一个同学数学不太好,天天做到凌晨三四点,6:30起床。
初三的时候,小依班里40多人,每天半夜11点半之前能睡觉的屈指可数,绝对不超过10个,他们只能上课补觉。
小依记得她的同桌曾经一天8节课睡了7节课,根本叫不醒。当时叫她时,旁边一圈人都醒了,就她没醒。
孩子们实在太可怜了。每次考试,都像是接受一次暴击,大部分人都已经爆炸了,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放弃地微笑一下。
小依用“爆炸”一词,是说心态爆炸了,但是,孩子们的反应只是对着卷子苦笑一下。
很多家长在孩子抑郁,甚至自杀之前都觉得孩子一切正常。这一点值得每位家长注意。
小依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很挫败,想着爸妈在自己身上投入了这么多钱,挺愧疚的,从初二初三开始,有过自杀的念头。
小依说她有点害怕权威,比如老师、家长,妈妈只要不生气就没事,老师只要不找就没事。
孩子希望大家能够相安无事,家长老师不要找事就好。她几乎已经放弃了和家长沟通的可能性,她觉得跟家长没法沟通,只要互相不找事就行。
小依的妈妈让人无语,小依在学校考过298分(满分300分)她的妈妈拿着300分的孩子的成绩跟她对比,说她为什么比别人低2分。这让她觉得考了前三名也抬不起头来。
后来,小依在中考前紧张得要死,中考的模考考得很差。全家人都紧张,春节都没有过好,她的爸爸发脾气,妈妈很焦虑。
还有有一次,小依考了年级前13名,都被爸爸嘲讽了好久,所以这个家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小依最后感叹:“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越养越远了……”
是啊,孩子被养到初中、高中,逐渐地不爱跟家长说话了。很多家长给孩子发微信,孩子都不会回,完全不愿意跟家长做任何交流。而家长似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自己只不过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陈瑜说她现在接到的咨询,已经不是早年间的那些孩子不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问题了,现在一上来就是孩子重度抑郁、精神分裂、辍学、自残,甚至自杀的问题。
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心声。如果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搞砸了,你是听不到孩子说这样的话的。
在陈瑜的这本书里,我们或我们周围至少能够找到一个跟你们家孩子有同样问题的孩子,去听听他们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