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山城重庆雪花飘飘
瑞雪新春,山城重庆雪花飘飘,实属罕见。在我家乡北方,冬天落雪是家常便饭,在南方的天府之国,雪却是少见多怪。水银柱降到了零下,寒流猛烈地侵着人们。门诊病人没有了,我们各科室的医生护士们围着一个木炭盆聊天。不过当地的川人百姓仍然赤着脚丫子,穿着草鞋、长衫,腿旮旯却吊着一个木炭手火炉,这是川人的特色,可能他们从来就没有什么防寒棉衣。
[1月10日]
齐震亚政委和我谈话
今日齐震亚政委和我谈话。一个多小时时间,谈了很多问题。他了解了我的出生经历和现在的思想,鼓励并夸奖了我;之后他又对我不该有的自卑心理进行了批评。事后,我觉得他说的对,说的有道理。我自己也有所觉察,对工作和学习都应该认真和严肃,对一切要有信心。革命工作好似一架机器,每一个同志就像一个螺丝钉。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出了问题,这就象庞大的机器发生了故障,不能转动,又有何用?他说得通俗易懂,以往我也听过别人这样生动的讲话,但惟有今日齐政委讲得情由在理,深入浅出。首长不愧是一位老红军,又是专搞政治思想工作的将军,促膝谈心,平等待人,入情入理,令人敬佩。
[2月3日]
姨母来信说婚姻
姨母来信,提到我的婚姻大事,我没有坦率的回答她。我只是含蓄不清地瞎说了一顿。虽说我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可谈情说爱还为时过早吧!有些事情待我回家再说不迟。
[2月28日]
我可以探家了
钟主任告我,上级批准了我的申请。假期半月,可以同家了,我马上动身做准备。先买些四川的榨菜橘柑类的土特产,预备明天买票后天动身。喜讯传开以后,同志们都为我高兴,急忙帮我收拾行装。我的梦想实现了。离家八年,江东父老也不能不为我而高兴。可事与愿违,船票根本买不到!
[3月9日]
水路不通走旱路
我又等了一周也没有买到船票。水路不通走旱路,就是飞也要飞回家中去。无非是朝东不行头朝西。火车更比轮船美,走定了!
[3月14日]
我踏上了三晋大地
火车沿途经过成都、广源、汉中、宝鸡到达西安。今日来到潼关。古老的黄河激流澎湃,怒吼如雷。此渡没有桥,我乘坐的还是当年进军大西北的大木帆船,人工导航。渡过黄河,来到山西的渡口——风陵渡。要知道,远离家乡多年的人现在踏上三晋大地,虽说离家还有千里,但已经闻到家乡的清香和美味,时时处处都有一种说不清的亲近之感。不论说话的口音,还是衣服着装,人情风俗,莫不似我平遥。
[3月16日]
开门来……
晋南的同蒲铁路,刚由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能出不能进”的窄轨,更换成全国统一标准的宽铁轨。但由于铁路上的枕木破旧,路基不牢靠,因此火车行走如老牛破车。足足爬行了一个昼夜,才爬回到我平遥车站。下车正好是早晨5时,时值冬末初春的北方,五点钟天上依旧是漆黑一团。我早已迫不及待,头顶星光,脚踏月影,快步走出候车室。这才发现大雪已经把路封住了,分辨不出东西南北。我抑制着激动的心情,努力回忆着八年之前平遥的道路。凭借心中的热情和记忆,归心似箭的渴望,我一鼓作气奔回阎良小堡。但大门紧关,家人尚未起床。我模仿着十年前老父晚上下班回家喊我那样的声调喊着:“开门来……”
[3月18日]
家乡变了
故乡显得更加破旧苍老。但社会变了,人们的精神变了。乡亲们都参加了高级社,集体劳动按时出勤。他们衣着整洁,不像解放前衣衫褴褛,破旧肮脏了。和我离家那年比起来,先感觉到的是社会太平,人们自由。城门也无须设哨、检查。夜间也不必担心土匪的抢粮抓丁;没有了饥寒交迫,吞糠咽菜的日子。真是名副其实的换了人间,天下太平。小堡也是人丁兴旺。小堡由原来的十几口人增加到现在的32口人,新生了11口新公民。另一点就是人们都称赞共产党,歌颂毛主席。连六十多岁的老祖母也夸毛主席是一个大好人。她说,你走后,二战区阎锡山更疯狂,逼得我们死去活来,打的粮食未入仓,在场面上就“一扫而光”。最后她的眼睛也瞎了。时间不长,人民救星共产党解放军就打过来了,世道大变,但她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
[3月19日]
提亲的不断上门
给我说亲的人倒也不少,但我也没有一个总的主见。他说他的,我听我的;我倒有些满不在乎。任你媒婆说的天花乱坠。
[3月21日]
我和她定了终身
我在东游驾村与她的见面并非乱弹琴,看来双方都动了情,很诚心。再加上“月老”——外婆的说合,牵线搭桥,事不成也得成。我没有和二老爹娘多商量,可以想到他们一定已从媒婆那里知道的一清二楚。我们就自作主张定了终身。
[3月25日]
申请结婚
明天假期就到了,今日我才有了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带着她在外地成亲,岂不更新鲜更省事。这样也可免去二老的麻烦和耗银,再说这次相亲时隔八年,相当于一个抗战八年的全过程,下次回来不知是何年何月,况且往返一趟花费巨大。于是我立即执笔发出快信,将她的历史证件一并交上,以备领导审查批准,或许这叫做“先斩后奏”吧!
[3月28日]
我俩双双离开家乡
天蒙蒙亮,我俩双双离开家乡。天空灰蒙蒙的,小雨纷纷扬扬地飞洒。北方的三月天仍是初春,清晨寒意阵阵。此时正是清明节之前,由于假期紧迫,主意仓促,幸好和她商量没有犹豫,她的单身寡母也没有反对。惟有兄姐有些留恋不舍,但也未加阻止。
我俩辞别二老离开故乡,奔向祖国的大西南。上了年纪的人不免有些恋恋不舍。真是骨肉之情难舍难分。路越走越远,步越迈越快,古老的乡容乡貌已模糊不清,可家人的尊容仍清晰地刻映在我的脑海之中,但愿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最遗憾的是事前没有通知,事后又相处太短,没有充分的时间来与家人促膝谈心。
[3月30日]
我们来到省城太原
我们打算先到太原休息两天。此可谓是故地重游。太原是原先的古城晋阳,唐朝李渊起家之地,当今是省会所在地,是我山西政治文化的中心。曾记得当年解放太原时,我18兵团62军185师553团卫生队,在太原东山牛驼寨和淖马打响了总攻太原的第一枪。后来又因胡宗南的30军军长黄樵松有心带兵起义,我们徐向前司令员已派晋夫同志深入虎穴去接头。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被黄军长的部下、师长戴炳楠密报给了阎锡山。不但好事未成,而且黄军长和我派出去的地下人员晋夫以及他的警卫员都被当场活捉,送交南京处死。再加上毛主席“用而不打”的战略全局观念,只可停止总攻,硬等待第二年北京解放后的4月24日才再一次开始总攻正当群追猛打,深入纵横发展时,后续部队传来惊人的好消息:“南京解放了”。那时同志们是多么的兴高采烈呢!我们更加冲锋陷阵,勇猛向前,被阎锡山统治了三十多年的山西太原归属人民。可阎锡山老东西还是借口要与南京的代总统李宗仁开会而空逃,一去不复返。
[4月3日]
感受武汉
我们由原来乘坐的石太铁路改为京汉铁路,两天一夜我们来到了汉口。中国第一座长江大铁桥修建成功,使得武昌、汉口两市连为一体,现称武汉市。这武汉大世界对于初次出门的她来说更是楼上楼,天外天。高大的建筑层层叠叠,车速如飞,南来北往,看的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闻名世界的武汉大铁桥,上下两层分别人走车行,最下面又是轮船鱼贯。可我只知崔颗唐诗中有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月5日]
夜半坐船风飕飕
船票又是难买,只好在此又隹两天。好不容易买到两张船票,不是火轮,而是小型驳船。本来以为风和日丽的江南生活是相当不错的,可是水上生活一到半夜却是凉风飕飕。我们两口身着春装,真不好过啊!在长江中段漂流了好几个白天黑夜才来到宜昌市。这宜昌是当年日本鬼子西进的终点,也是蒋、日地盘的交界处。
[4月7日]
老板娘夜里偷听房事
我们在宜昌住了一个星期。这里渡船更为紧张,轮船供不应求。东来西往的旅客络绎不绝,惟有此水上交通长江一条。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当年的蒋委员长稳坐上游重庆,坐山观虎斗,看那日本洋人剿共,坐收渔人之利。现在假若有一条武汉到重庆的铁路,那就不存在人们出行买不到船票的现象了。我们俩在宜昌羞羞答答的新婚燕尔,被那店中的老板娘看破了。她竟偷听房事,岂有此理。
[4月11日]
水上人家
今日又是逆水西进,船到沙市抛锚。这里的土特产在全国闻名,最驰名的是芦花枕心。我们没有下轮渡,只是欣赏江南风光和水上人家。人们住宿的房子都用南方特有的建筑材料竹竿搭建,露在水面;下半截用木椿支撑矗立在水底。客船一到,小商木筏蜂拥而至,吆喝叫卖声吵成一片。小小水上集市也很有特色。
[4月13日]
探亲归来
重庆噢,久别的山城,我又回来了!不但我回来了,而且我还带回一位夫唱妇随的异姓小妹。重庆对她,她对重庆、都属初次相逢。只能由我介绍双方的“简历”和“生平”。请看不远的正前方,就是日思夜想的重庆市,坐落在扬子江和嘉陵江两河交汇的中央。两江之上,既是层层山中山的风光,又是楼上楼的美景;山坐落在江上,楼又坐落在山上,这就是所谓的山城。由朝天门码头登岸,再爬上数不清的石头台阶,就进了市区。为了让她见见世面,我们干脆不坐电车步行。看那高大的建筑、宏伟的牌楼;百货满柜,琳琅满目,红男绿女摩肩接踵。车辆如梭,人流如河。瞬时日落夜来临,夜市更比白天美。灯火辉煌,五彩缤纷,我们一直步行数条街道,来到市中心区一一解放碑广场。之后我们乘坐汽车经两路口回到遗爱祠大本营。
[4月14日]
感受重庆
重庆和我们北方的季节相差甚远,现在家乡还是初春的风沙天气,可这里已进入仲夏。太阳灼热,树木葱绿。中午到食堂吃饭去,路人皆为赤臂露体。
[4月15日]
我和她暂且分居
因我们俩是未婚,所以暂且分居。领导为了照顾给我们腾出一间空房。房屋三面有窗,宽敞明亮,桌床椅应有尽有。我是白天上班,夜晚回到集体宿舍过夜只有吃饭时和她才得一见。我们双双到食堂,却还有分陌生和拘谨。晚上就苦她一人,孤灯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