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只有85个字,但这区区85个字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师到底该怎样执教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既有喜悦又有哀愁,既有自由洒脱又饱含淡淡无奈和忧伤的复杂情感呢?这节课上,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让学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渐臻理解,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多次朗读,不是重复性的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而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层次的指导。从读出“文言味道”,到读出“作者的喜悦”,再到读出“复杂的情愫”,最后又要学生读出作者的“快乐”,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对文章逐渐有了深入的理解。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四个不同要求的朗读过程,其实,细细分析,哪一次不是在逐渐深入文本呢?哪一次不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验呢?哪一次不是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呢?这是逐步深入的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揣摩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了文章的深刻含义,并且通过声音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了出来。这样让学生有所提高的朗读,才是真正的朗读。
拿余老师设计的朗读指导和我们平时的朗读训练相比较,我深深感受到平时的课堂朗读是低效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朗读还不只是低效,有些甚至是无效的一一表面上书声琅琅,但其实朗读毫无效果。很多时候,学生的第二遍朗读和第一遍相比,老师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有什么特殊的指导?除了读得流利了一些,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提高?很多时候,学生仅仅是走了一遍朗读程序而已。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带着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铺垫,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空间,进行一次真正触及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认识、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