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下面一段对话:
朋友和我吐槽:女人找个工作多难?要被问结婚了没?生育了没?还有谁说女孩子比较细心,男人就一定粗心吗?这不是妥妥的厌女吗?
是呀,凭什么女人找工作要被问到这些,男人却不会?太不公平了。随即又想厌女是不是刻板印象呢?说来也巧,手头这本书刚刚买来,正好能解答我的疑问。
身份条件作用=刻板印象?
作者克劳德是一位黑人心理学家,他的黑人身份让他从小就体会到了种族差异造成的不同。等到他上大学时,更是让他初入学时遭受了一系列的不适——仿佛无法融入周围都是白人的大学。所以他本人就致力于解答一个问题:黑人的身份是否影响了黑人的日常生活?换句话,种族歧视这么个敏感话题是否真的造成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异?
这开头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刻板印象牵扯到种族歧视?随着不断深入阅读,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作者是一位学者,他只是从自己黑人的身份出发进行学术研究验证,再重复试验扩展到其他群体,比如女性,比如亚裔,最后得出一套严谨的结论。
作者首先提出了身份条件作用这个词,在理解身份条件作用之前。我们要先理解下身份条件是什么。身份条件就是社会中所属群体给予的标签。比如作者是黑人,那么身份条件就是黑人。比如JK 罗琳是作家,那么她的身份条件是作家。身份条件可能是你的先天身份,如作者的肤色,也可能是你的职业,如作家、程序员。
那么身体条件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情境中,因身份标签受到的影响,即使不愿意、或想不到,但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影响。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女性求职遇见的状况,就是一种身份条件作用。
后续作者将身份条件作用称为刻板印象,并提出刻板印象是文化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其实这样看来,不仅厌女是刻板印象的一种,日常生活中几乎到处都能发现它的其他形式:程序员都是直男;女生不擅长理科;快递员都是没素质的;农村人都很朴实;外国人都有钱。
一口气可以说那么多,可见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时时都在我们身边。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四个通论:
人人都会面临身份条件带来的刻板印象,男女,肤色,种族。
身份条件的刻板印象会引发社会政治问题
身份条件的刻板印象会影响人的认知行为,进而影响健康
我们可以用点小技巧减轻这种现象
刻板印象的危害与解药
刻板印象的危害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这里说两个危害:第一,是对我们表现的影响;第二,是对我们健康的危害。两个危害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我们担心坐实了某种刻板印象(比如女生不擅长理科),这种担心引发了焦虑,并导致血压上升,最终使得我们的认知资源(大脑神经元活动)都集中在抵抗刻板印象,注意力都从当前任务上转移了,于是我们的表现不如意。
正因为发现刻板印象的多种危害,作者顺着研究找寻解决之道。最终作者认为,刻板印象是随着情景变化产生作用的,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多种手段来改变环境,促使自己感受到一种安全的身份,错开危险身份带来的作用。
这里我将多种手段总结为两个途径:①消除那些引起刻板印象的情景因素,比如组织探讨小组需要组员的多样性,且数量差距不大;建立严格而亲厚的信任感;建立归属感。②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建立身份安全感,比如自我肯定;成长性思维;利用多样性资源进行活动。这两个途径都是在生活环境上做文章,可见要消除影响可能要从小时候做起了。
结语
《刻板印象》虽然是一本学术专著,但是作者每章都用浅显有趣的故事来探讨一个论点,用详细的文字告诉我们如何设计一个科学的试验,如何论证这样一个论点。每一次的论证过程都是一次学术研究的旅行,有趣又专业,堪称学术模板。
我的这篇书评,只能挑选精髓中的精髓,却没能将一系列结论如何得出的精彩过程一一展现,实在是遗憾,尤其是刻板印象究竟是如何运作使得我们受到影响。如果有兴趣的,就去下单一睹为快吧。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
玖弋阁,分享自我成长心得,与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