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历史书,书中讲的是故事,写的是历史,探究的是社会治理制度。本书第六章题为《戚继光—孤独的将领》,讲述了一代名将戚继光如何在武备松弛的明王朝独力苦撑,如何在重文轻武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如何在复杂的制度设计上独辟蹊径,以及最后又是如何在贫病交加中独老终身。
成也戚家军
在明王朝重文轻武的环境下,武将和武备很难获得显著地位。戚家军的成立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万历年间,北部长期遭受俺答骚扰入侵,人畜财物备受掳掠;东南沿海倭冠海盗猖獗,悲观与恐慌情绪弥漫朝野。在这种背景下,组建新型作战军队得到朝野的一致共识,戚家军应运而生。
戚家军在兵源上与众不同。没有从军户和卫所征召,而是招募志愿兵,并且得到充足的经费保障,兵源职业化大大提升了战斗力。
戚家军在军纪上与众不同。戚继光在精神上对官兵进行道德约束和宗教式洗脑,在军纪上也极为残酷和震慑。如“连坐法”杀一儆百,士兵擅自离队小便就被割去耳朵,戚继光的二儿子也因违反军纪被他下令处死。
戚家军在训练上与众不同。较之此前军中注重个人武艺的突出,戚继光更注重团队作战的配合度。对于单个军人,戚继光要求进退有度,攻守相宜,左右兼顾,后发先至,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对于班组行动,充分进行远近兵器配置,攻守兵种配合,并且用一体赏罚来保持队伍的一致性。
戚家军在战术上与众不同。戚家军的作战方针是占有数量优势速战速决。在作战中,不惜初期接战的损失,使精锐突破敌人防线突出一角,进而扩大战果。他的部队总能出其不意迅速接近敌阵发起攻击。适应地形,伏兵出奇,灵活机动,善于隐蔽,成为戚家军自1559年以来从未被敌寇击溃的卓越战绩。
败也戚家军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戚家军给戚继光带来无上荣耀,反之也带来致命的麻烦。
戚家的“戚家军”。戚家军在成立之初,因诸多的与众不同,自带光环有了鲜明的戚继光个人色彩,人们也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戚家军”。但是,这支新军在建立三十年后仍然还是戚继光的个人部队。在文官集团看来,这支军队不是社稷的干城成是国家的威胁。1559年只招募了3000士兵,1561年达到6000人,到1562年就有了上万人的军队。
备受猜忌的蓟州总兵。戚继光1563年任福建总兵,1568年赴蓟州上任镇守北境。一个手握重兵的名将据守京畿,自然引起文官集团的顾忌与猜忌。戚继光要扩军强兵,文官集团从中阻扰;戚继光要军备改革,来自南方的嫡系部队与北方的常驻军又矛盾重重。
荣辱共戚的官场。戚继光整军成军主要得益于首辅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与戚继光关系密切,张在位时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张去势时戚也被反对者所诟病。完成平寇守境任务后的戚家军也成了图谋不轨的证据。
戚继光之所以成功,他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他爱兵如子,又惩戒严酷;他生活简朴,却也不吝豪奢;他有小妾3人育子5人,却始终隐瞒正妻。他的身上充满矛盾,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卓越的将领,一位果敢刚毅的军人。1588年1月,他在贫困交加中孤独死去,而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已经遗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