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2024.4.24
今天参加读书分享活动,我分享了我读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感悟。
教养首先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依恋不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行为,而是一种需要建立的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要看见导致问题的症结所在,最需要看见的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看见缺少了什么。
孩子和父母的亲近,主要就是靠的依恋,只有依恋能正常发挥作用,父母就能凭本能完成教养子女的使命。所以,和孩子建立牢固的原生依恋关系,看见孩子,认可孩子才是他们做一个人的航标。
在本书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想要这个角色获得孩子的肯定,父母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往往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只关注于孩子的行为内容,总是急于解决问题,总是要求他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意志,总是机械地听从专家的建议,刻板地使用行为管制方法,总是获取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来教育孩子等等,其目的是想让他们成为我们所期望的样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得不到父母真正情感上的支持与认可,使得亲子关系出现疏离,依恋关系空缺,情感关系被取代,一些所谓的形而上学的教育就此形成。
所有的亲子关系冲突,都源于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都源于内心不被回应。依恋是孩子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对依恋的需求,就像对食物的需求一样,是不会消失的。
当父母的教养直觉被唤醒后,把注意力从“教养过程要做什么”转移到“教养中什么最重要”上,先满足孩子的依恋需求时,孩子才能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始自己的独立意识之旅,孩子才能因此自由、勇敢,得到发展并变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