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美术教师培训观评课报告
在前几天暑期美术教师基本功培训中,我们聆听了郑老师执教的湘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扮美生活的精灵-纹样》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效果良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课属于“纹样设计应用”课型,我将围绕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方法策略、教学效果、教学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对本节课达成的能力、情感目标有明确的要求。体现了七年级学段教材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每个环节。
郑老师在教材处理上,对纹样知识的教授准确科学。但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本节课“纹样花卉变形”这一重点内容有所忽视,整节课堂教学中都未涉及这个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处理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的式样规律认识和设计思路上了。在实物形象变成纹样的方法指导上做的有点欠缺,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
从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上来看,郑老师的教学思路、脉络清晰条理,主线突出。导入环节,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学生惊叹于老师在杯子上“变”出了青花纹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新授环节,老师出示图片或视频,结合中外纹样的对比,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观察图片,学习纹样的知识以及色彩运用知识,并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3个材料袋里的材料,设计制作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最后,在老师布置的展区,展示小组合作的纹样装饰的实物,进行评议,学生参与度高,作品式样有创意。但所涉及的内容明显低于了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与适合纹样知识在小学阶段都涉及过了。在这里作为新授课知识来讲就有些低估了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如果作为欣赏课和复习课来讲的话还是可以的。
教学中老师结合G20峰会的设计和展陈,更加符合当前的形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也更深刻。但在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平均用力,缺乏详略安排,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也很热闹,但总是感觉属于平均用力没有了重点。
在课堂结构方面,观察-思考-交流-尝试创作-展示点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教与学能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单独练习,也有小组合作,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策略上方面,老师能量体裁衣,结合小游戏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是类似的,一个模式走完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这样难免让人感觉教学方法单调。
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团队优势,结合运用现代会信息技术手段与小游戏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结合纹样设计知识,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郑老师表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规范书写工整,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郑老师的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师生感情交流融洽。在作业交流展示环节,郑老师设计的展板精美巧妙,学生认识到美无处不在。郑老师在教学中,原本可以再多问一句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把话说完。但在为了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打断学生发言,直接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显得有些不妥。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上来看,教师教学效率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在积极思考,纹样知识、创意作品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进步,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在分享自己小组的作品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观摩郑老师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非常值得我学习。第一,老师准备充分,无论是课件的制作还是学生的学习袋,都是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精心设计准备,心中有学生,眼中自有光。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观察方法上进行针对性指导,探究、感受纹样之美。第三,在纹样创意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第四,结合喜闻乐见的小游戏,特别是导入环节的小魔术就非常吸引人,有了游戏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总之,郑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语言感染力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整个教学过程都让人感觉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