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精神内耗的4句话,时常默念,会有奇效:
①我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
——卸下做事情时的心理包袱
②那又怎样?
——层层发问,拆解焦虑和恐惧
③发生这种事,也是有可能的。
——不把不幸放大解读,减少自责
④我还有哪些选择呢
——探索内心力量,让自己更从容不迫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三个层次的幸福感:
欢愉:短时间的愉悦。
投入:不断获得心流的挑战。
使命感: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加上了改变他人生活的渴望。
当面临转行之类的重大决定时,很推荐“离开日常”这种方式。你不妨去饭店或温泉旅馆住一晚,什么都不做地发个呆,吃点好吃的东西之后再去做思考。
心理成长上,探索自己的恐惧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恐惧就是你几乎所有模式,比如求认可、爱面子、控制欲、嫉妒心、讨好、被动、自大、完美主义背后的根源。
via@刘小波的博
人生最残酷的真相之一就是进步会导致老朋友疏远。看见很多过得不好的老朋友想拉一把,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做不到,或者不相信我,有些甚至嘲笑我,事后看没有带动任何一个。最终我选择老朋友吃吃喝喝,大家找适合自己现在想法的新圈子。
via@海波的随想
一旦你习惯了完美的伴侣,你就会发现你从他那里得到的愉悦会越来越少。
——《女性自我保护手册》
任何人的决定,都是当下最适合他的决定。如果我们觉得他的决定错了,一定是我们不了解他的另一面。
每天6点起不是自律,你知道结果,并愿为之放弃一些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律。
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把一些原来分割隔离,看似不相干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发现新的不为人知的机会。
热衷于做受害者的人,看似是弱者,实则有着疯狂甚至变态的掌控欲。
你越早被打倒在地,就越早能重新开始生活。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女孩之城》
我惊讶地看着镜中狼狈而丑陋的自己,惊觉爱情有如此可怕的破坏力。
——马尔克斯
不要因为长期没联系某个朋友而愧疚,他也没联系你啊。
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成长,只会照着父母的样子成长。
——太宰治《潘朵拉的盒子》
无欲无求的两个原因:没见过好东西;经历了太多好东西。
皇上把身边的大臣看得一清二楚,宠之辱之留之去之,只是因时因事而已。
不是任何人的意见你都要听,就好比狮子是不会听羊的意见的。所以,只参考比你强,段位比你高的人的意见。其他人的没有可取性的建议,可以选择自动忽视屏蔽。
低段位:你要先让我感觉到你喜欢我,我才会喜欢你。高段位:无论你目前对我感觉如何,我愿意先喜欢你。 所以当高价值又高段位的人要撤的时候,留给对方最后的礼物是追悔莫及。
旅行者该有猪的嘴,鹿的腿,老鹰的眼睛,驴子的耳朵,骆驼的肩背,猴子的脸,外加饱满的钱袋。
——意大利谚语
“去睡一觉,醒来一切就好了。”这其实就是人类版的“关机,然后再打开”。
人生活对了的三个表现:有人说你变了;有人说你闲话;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群体。
一个人最终将生活在人们中间,同自我在一起,就像在自然中一样,没有赞美,没有责备,没有脾气,对于许多他以前只感到害怕的东西赏心悦目,就像欣赏一场演出。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