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圣陶,摘自《给孩子的写作课》。
文中指出: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国文就是现在说的语文。
这些目标通过逐句讲解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逐句讲解只是解释字词的意思,说明成语典故的来历,都无法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况且这些事-查字典查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学生自己也可以做,那如何实现上面说的三个目标呢?叶老给的答案是通过训练学生精读的能力,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以上三个目标。
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精读的方法:提前预习,上课讨论。老师起引导作用。这个理念和当代的魏书生是一致的。
我的疑问与解答
如何精读?
提前预习。遇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查词典。遇到不懂的道理,找资料。现在找资料已经相当方便了,比如百度,谷歌等,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思考作者那么写的道理是什么?能不能换一种写法?
上课时讨论,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老师讨论。在讨论中为之前的疑问找到答案,核实预习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如何略读?
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实际生活中,看书阅报,都是略读。略读才是工作生活的主旋律。
如何培养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何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如何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通过精读或者略读,把原来不懂的文章搞懂,把原来没搞清楚的套路搞清楚,逐步培养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影响欣赏文学、写作文章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