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庄稼人的累和苦(二)

分田到户第二年,由于家家户户都开始往地里施肥料,庄稼的长势有了根本的转变,小麦亩产八九百斤甚至超千斤,棒子(玉米)也千斤左右,家家户户一下子从不够吃到有余粮,刚吃上白面馍馍(馒头)的时候,不吃咸菜也能咽进去(现在不吃炒菜都不行),昔日愁苦的表情终于喜笑颜开。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由于在生产队里的时候,好多土地不平整,甚至有的地碱性太大,庄稼一片片的缺苗,我家分到的那一亩八分地就是这种情况,秋天收割完棒子之后,我和父亲用小推车费了三天功夫把土地整平,把畦背扶得又宽又高,为的是浇地的时候多存点水,水大了可以压碱,等浇过水之后能进脚了,把一些烂麦阶,麦糠往地里厚厚的撒了一层,并施以过磷酸钙,适时把地翻过,耙平,播种,经过这么一折腾,还真管用,那年的小麦苗出的特别的齐,比别人家的好地出的还齐整,从此这块地成了好地,亩产小麦或玉米都超千斤,薄地真正的变成了良田。


那时候还是用电灌浇地,一到浇地的时候,五六家人合伙看洋沟(浇水渠),用六寸泵抽水,地上水渠远的地方有500多米,中间有三四个人在来回的巡查,以防漏水,尽管这样,由于水流大,有时水渠也会开囗子,只要是开了口子,光用土是堵不住的,得用两张铁锨插在水渠开口的中间,用棒阶堵在开口处,再里外的培硬泥方可堵住,若是开口太大堵不住,只好着急忙慌的跑到电灌的源头关掉电源停止抽水,待水流小了再把口子堵死,再重新合闸抽水浇灌。

不冷的时候还行,就怕给麦田打冻水或打开水,那时浇地若开了口子要想堵住就费劲了,有时候鞋和裤子都湿了,只好回家去换好干的衣服,再回去浇地。

庄稼人种地确实不容易,可这种辛苦又有多么人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即包田到户,我记得那年夏天过完了麦秋,生产队里在地里已经种上了棒子(玉米),...
    奋发有为阅读 4,524评论 6 43
  • 今年的父亲节又快要到了,去年父亲节写了一首长诗«父亲»,在«中国诗歌网»有幸通过审核,今天在书柜上层找...
    闲淡山人阅读 2,372评论 7 9
  • 今年的父亲节又快要到了,去年父亲节写了一首长诗«父亲»,在«中国诗歌网»有幸通过审核,今天在书柜上层找...
    闲淡山人阅读 4,212评论 1 8
  • 八十年代初,山东分田到户。 我家就分了一亩半的好地,其余的几块地除了溜岗子地,(一头高一头洼,指地不平。)就是盐碱...
    奋发有为阅读 2,688评论 2 13
  • 我的家乡鲁务在华北大平原的京杭大运河边上,就像大绿缎子氅联襟上缀的一个疙瘩绊儿。 或许是应了那句俗话:子不嫌母丑,...
    AMSSZ阅读 3,24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