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100条法则

这几年来,似乎触目都是各种危机——疾病、战争、经济衰退、高通胀、高失业率……有无数人在饥饿、死亡和痛苦中挣扎。“努力活下去”,已经成为很多普通人的简单又艰难的追求。

在为生存而负重前行的日子里,压力、焦虑、恐慌也如影随形,不断消耗和吞噬着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针对高负荷的身体和心灵展开“自救”,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开心一点?


这几天偶然看到理查德·泰普勒的《从活着到活好:美好生活的100条法则》这本书,感觉很有启发和收获。

作者总结了整整100条“法则”,涵盖身心健康、学习、工作、育儿、休闲等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试图帮助深陷迷茫、纠结、甚或是痛苦中的读者,活得更轻松更幸福一点。


100条“法则”,也许你一听到这个数字,就被吓住了——事实上,刚翻开书的时候,我也心生畏惧:

这么数目庞大的规则,就算看完恐怕也记不住,更别说学以致用了。

然而当我抱着怀疑的心态读完全书,却发现自己多虑了。


因为作者根据我们会遇到的需求和场景,将这100条法则分门别类划归到平衡(内心)、自信、顺应、运动、消遣、饮食、学习、工作、育儿、退休、挑战等11个板块,每个建议也都是结合了实际的问题,看起来微小,但却实用。


所以,对于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完全没有必要一下子去掌握这100个法则;反而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困扰,选择相应的建议去尝试。比如你正在为压力和焦虑爆棚的亚健康担忧,为考学考证苦恼,或者为工作生活的平衡纠结,抑或是初为人父/母在时间精力上捉襟见肘……都可以直接去寻找相应的“法则”,为自己理清头绪,舒缓心情,学着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书中的很多“法则”,看起来并不“惊艳”,也没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相反往往都是一些很平实的建议。但是恰恰是这些极其细微的“小”建议,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持之以恒去践行,将之养成融入日常的习惯,却无疑会让我们工作、生活变得更高效,更自如,更具幸福感。


可以说,它的核心是为我们提供一种长期主义的生活准则——不要过于着急,不要用力过猛,不要苛求完美;坚信,坚定,坚持,脚踏实地,积跬步以达千里。

过日子,过了今天还有明天,过了今年还有明年。而长期主义,可以帮助我们不囿于短暂的停顿和一时的挫折,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自我消耗和攻击的陷阱,更稳定地向着目标持续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