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责vs.原谅
原谅是自我同情的最后一步。当孩子犯了错,你可以使用同情心原则来帮他理解错误哪部分是自己的问题,哪部分是别人或者环境导致的。这样你就能帮助他分析明白如何改正错误,不再犯第二次。然后你要帮助他原谅自己,不再纠结于此。
教会他最后一步:如何放下错误。这样他犯的错将在合理范围内,他会从中解脱出来,以健康的方式去承担适度的风险,同时保持自己的自尊和自爱不受损害。
7.致命缺陷vs.讨人喜爱
“致命缺陷”是一种自己被摧毁了的感觉:“如果你真正了解我,你不会喜欢我的。”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积极的感情和关注。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当被问起成长过程中是否有感觉到被爱时,会回答:“我一直知道父母是爱我的。”知道而不是感觉到,而感觉才是这里的关键。
确保让孩子不仅知道你爱他,还要能感觉到你喜欢他,爱他,这是至关重要的。温暖、关怀的拥抱、大笑,以及真正享受孩子的个性,都是在向孩子传达这种感觉。
如果要你做到这些很难,那就算为了你的孩子好,你也要培养起这样的习惯。
进一步说,为了防止孩子继承“致命缺陷”,关键在于你要处理好自己的这种感觉。
“致命缺陷”是那种会悄无声息地从父母身上渗透到孩子身上的特点。它让人无法注意到,无法察觉到地从父母传递给孩子,最后跟父母一样,成了孩子的一部分。
不过底线是如果你自身没有这种感觉,那么也不用担心会传给孩子。
你能明白你对自身的感觉会渗透给孩子。如果你感到对自己有爱,你就有能力让孩子感到爱。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这也会传给孩子,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最主要的一点是:当你正面应对你内心缺失的东西时,这些缺失不会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