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讨论了学习的目的。而在这里,学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上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对道的领悟和学习,在生命的维度的不断向内学习。但是学习也讲究方法,在学习中我们也有自己要遵守的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有效果,让学习学有所用。但是,这些策略一切的本质都是对内的要求,让自己提升的更好。
而在本堂课中,孔子讲了他学习的策略。第一就是温故知新。这一句话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就是学科的维度,他的意思就是我们知道了原理,也就是温故。然后再去用自己的思考来探索新的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由这个原理拓展出的成果,这也就是知新。而在生命的维度来讲,温故就是一个过程,在不断的内省,来看自己已经达到的标准然后再不断修炼的过程,而在这内省的过程中,体会新的自己的不足,以及体会大道新的东西,然后再把新的东西行出来,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意思。而我认为,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在学科的角度来讲,大数学家们发现了最普遍的原理,而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联通更多的知识。而我在这方面的体会其实是不够的,我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让自己具有创造性,可是有很多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掌握旧知识,复习旧知识的层面,这也就意味着我还要不断的磨砺自己的思维。而在生命的维度,我是不自知的,我认为我生命的成长好像有些混沌,也许在某一时刻就突然成长了,而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去想,去行,甚至是用出自己的知识,我希望我以后能有这方面的改变。
而孔子的第二个策略则是学而思。学的意思就是外面输入给我们的观点,比如一些伟大的或哲学问题,我们原来并没有过,但是却有那些先贤想过,于是我们读书并且了解了他们的观点。而思的意思就是在读完之后有自己对这些东西的疑问,而之所以会有疑问 也是因为自己理解了这些,并且转换成了自己的思想。而思和学是有关联的,我们要先学,然后融入自己的思。否则缺了中间的任何一种都无法真正的好。而同时他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生命的维度,另一个是学科的维度,但是不管在哪个,都是这样的道理。而在我看来,我更多的则是学。在很多时候 我可以理解学的内容,也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但是却没有自己的问题,只是接受了这些观点。而之所以这样,在我看来是因为我还没有完全的觉醒,没有去追问接受这些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并没有迷茫,但是却并没有做到思的维度。
而孔子的第三个策略就是见贤思齐,而与他相反的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这里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立己和达人的维度。在立己的维度来说,当我们看见贤的时候,就应该向他看齐,自省自己的问题来达成。而当我们看见不贤时,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这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各方各面的。而第二个维度就是达人,是对别人的“恕”,我们要允许别人的不够好,要允许别人的“不贤”,并且理解他们,并且用自己的达人来让他们变得更好。而在我看来,这两个维度我只达成了一个维度。我仅仅只达成了立己的维度,我还没有办法在达人的时候做到“恕”,我会埋怨他们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而在这时 我也无法看到自己的问题。
而孔子说的第四个策略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这里基本上就是在学科的维度。如果我们真正的好学,那么就应该向这个学科不如你的人提问。他们或许确实是这个学科不如你,但是也许在某方面会有新的见解,或者理解的更深,那么我们也应该向他们提问。在我看来,我基本做到了这方面。
而第五个策略就是举一反三。当我们悟到了一些东西,或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我们就探索更多,也行出来的更多,这就是做到了 举1反三。在我看来,这一条和上面的思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正是因为经过了自己的思,所以转换和理解,才能得到更多,自然也就做到了举一反三。而我认为我在这方面做的是不够的,正像上面的第二条一样,我正在努力朝向这样的方向,努力的思和探索,而且努力做到不让自己在这种时候“临阵脱逃 ”。
而孔子说的第六个策略就是锲而不舍。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有毅力,要一直坚持到底,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而这一条不管是修炼道还是学习学科知识都是一样的。而我认为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错,我可以有毅力的干一件事情,哪怕中间会有坎坷,当然这有可能是因为某些事情磨砺的结果。
而孔子说的第七个策略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策略,他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础,我们知道了这个基础才能很好的实行后面的策略。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这里,孔子说的40不惑就和现在联系了起来。这里的不惑指的是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志向,并且对此再也没有疑惑。但是我们还会不知道的就是具体的知识,具体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具体的道。但是知识却是越学越多,这也就是那一句学圆惑无边。而只有当我们真正的懂得了自己的方向和志向,才能进一步学习修身和内省。也就用到了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些策略。而在我看来,我还并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志向,而前面的那些策略也仅仅只能用在学科上面,当然我也希望他们能帮助到我生命的成长,也许随着我的成长 他们会内化到我生命的维度。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我希望这些策略能真正的用到我的生活中,并且伴随着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