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位少年的故事,他满嘴脏话,看什么都不顺眼,敢说不敢做,敢骂不敢还手。
他成绩不及格,学校把他开除了,这正合他意,他早就开始讨厌这所学校,讨厌他的同学们。
他的同学中,有的毫不客气,随便用他的东西;有的很聪明,却不愿意跟他多待一秒;有的充满暴力,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打他。
他讨厌这些同学,也讨厌老师,他的历史老师在他退学后把他叫过来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以后要努力,会好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他一点都听不进去,但他又不好意思拒绝对面的老头。
他不想让他的父母知道他退学,他想要去麦田做守望者。
他看不惯他爸爸作为律师每天西装打领,明明不喜欢还会跟同事谈笑风生的样子。
他讨厌这一切,觉得一切都是虚伪的,都是虚假的,他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还有一个妹妹,他回到家偷偷地找到他的妹妹告别,结果妹妹想跟着他一起离家出走,他不愿意带着妹妹离家出走,不想妹妹有什么意外,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回家。
他回到了家,他和父母坦白了被学校开除的事,最后他去了军校,没能达成成为麦田守望者的愿望。
我也讨厌着一些事,我不喜欢假笑,有时却又不得不假笑,不想在意着装有时却又要在意着装,不想聊天有时又不得不聊,不想客套却又不得不客套。
可这些不想只能想想,不得不做,因为成年人需要这些条条框框,来维护一种表面上的平衡,是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跟金钱有一定关系,更多的是一种适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人可能都不喜欢,但这就像一个平台,一种这样就可以同频交流的平台。
从语言文字来讲,比如说尊敬,怎么体现尊敬,从内心体现对方是看不到的,也就只好从表面体现,比如“您”这个字就是一种体现尊敬的敬称代词,与同学、哥们儿和姐们儿在一起时都不会用“您”,但和工作中的甲乙方和领导长辈就常用到“您”。
我内心很不喜欢说“您”,我和父母也是说“你”,我父母也不习惯听我跟他们说“您”,但在与其他长辈接触时,还是会习惯用“您”来称呼,来表达尊敬。
遇到同事年龄比我大的我会哥啊姐的叫着,遇到领导也会姓氏加上职称,说话会是从“您”开始。
如果从“您”换成“你”呢,就会有人不喜欢,觉得不尊重ta,这关系着好感度。就像一个游戏NPC刚和ta达到一定好感度能够领到相应任务了,何必再降低ta的好感度做不成任务呢。
可这个“您”确实会拉开距离,为什么越高的位置越会孤独,因为面对的都是尊敬,不在一个相互的平行线上。
我们说人人平等,可年龄和身份本就是不平等的,我爸永远都是我爸,他永远比我年长比我辈分高,像短视频里姑爷和老丈人喝多了称兄道弟的,第二天还是会羞耻感爆棚,还是会保持该有的距离感。
只有用“你”这样的代词称呼时,在“我与你”的时候,才能达到相互的平行线上,一起交流更加放松敞开的话题。
虽然我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您”,但又理解我被这样称呼,因为很多人需要这样的距离。
但当“您”成为常态,“你”成为稀有,往往说明自己越来越孤独,所以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需要“你”。
就像退休的领导,看不透的都会老的特别特别快。
再说说“脏话”,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和我表哥学了很多脏话,后来我去到县城上小学,我爸妈把我给板正了回来,一句脏话都不再说,到初中我又开始学习脏话,再到工作虽然也会说脏话,但脏话大多时候已经成了调高语气和气氛的词语。
小时候说脏话是为了模仿大孩子,小学不说是为了遵从家庭教养,中学又说是为了叛逆和长大,等长大了脏话又成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所以说脏话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优劣。
其实只要想明白不管随便还是正式都是为了自己,那这些词语自己就没那么在意了,也就放松了。
我曾跟好友开玩笑说,我努力争取到那么一天,做到自己认为的财富自由的时候,女儿到时候也长大成人能自力更生了,我想要留下够自己生活的钱,其他的钱都留给娘俩,然后自己住到一个安静的村子里去,也就没了那么多的不做又不得不做了,只剩修身养性了。不过,可能到那时孤独又成了另一个课题了吧。
此文章原创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