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忽然想明白一件事,如果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顾问,能力其实只占到50%,剩下的50%是沟通的能力。再好的方案、再好的咨询,都需要以沟通为载体去实现。而在过去,我更多地会单纯的觉得谁说的对听谁的,但现在可能要改为“谁说的好”听谁的。对的不一定是好的,但是好的一定是对的。
反思一下我在沟通上的问题: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总以“有限游戏”的心态,去做有限之争。即把思想聚焦在犄角旮旯里,只盯着对错,潜意识会去刷存在感,却忽视了别人的状态、忽视了大局。具体表现在喜欢“语出惊人”,背后的潜在逻辑就是刷存在感;言语上喜欢打压别人,本质上就是只争对错。好的沟通应该是一场让游戏永远持续下去的游戏。多去想如何让我们沟通的更多、更深入、更持久。争对错的目的是让事情更好地发展,沟通方面为了做到这一点,最有价值的是兼并别人的思想,求同存异扩大共识。而对存在感有高需求,最漂亮的做法是在事上做出存在感,做二说一,便能立下“说到做到”形象,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人的信任状,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沟通的时候总是自顾自说,或者把问题说不清晰、说不漂亮。其本质还是想的不够,想的不清楚,加上太求快,太希望刷存在感,希望抢先,进而享受那种“我很厉害”的感觉。但事实表明,效果并不好,并且即便说的很对说的很好,但是呈现的效果也不佳,原因就在于我只盯着自己如何说了,但是忽略了别人是如何听如何接受的。所以最佳的表现首先应该是继续加强认知能力,让自己的逻辑更加清晰,让他人更易理解更易接受。为了保证这股力量和清晰,需要我先认真构想,滞后发言,其次少发言,少说废话,避免造成混淆。最好让自己的思想或者答案“呼之欲出”,借别人的嘴说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思想植入。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好为人师。本质还是刷存在感,缺点是以自己教别人为乐,但忽略了别人的需求。记住一个观点,成年人不可被轻易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被筛选。首先打破自己的一个错误认知:教别人非但不会让人觉得你很厉害很尊重你,反而会很反感你,因为你站在了比他高的位置,这个位置任何时候轻易不要去站,即便你真的比对方强很多。这是人性,不要再认为教别人是对别人好了。
我的第四个问题是:总爱深究,务虚,甚至交浅言深。实属神经病行为。要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思想需要务虚,但言语不要务虚,因为这种话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和废话没有两样。
今天先反思这么多,总结一下:
1.求同存异,兼并思想;
2.做二说一,说到做到;
3.说的少,说的慢;
4.不教育,只筛选;
5.知行合一,话不务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