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或许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深入内心,去探索那些被忽视的情绪与自我。”
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便找到了这个答案。
这本书畅销20多年,既是心理咨询佳作,也是自我成长指南。
它讲述了曾经乐观开朗的蛤蟆先生因为负面情绪陷入了抑郁。
经过十次心理咨询后,蛤蟆先生逐渐意识到,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源于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最终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走出了阴郁的生活。
如果你跟蛤蟆先生一样,动不动就情绪内耗、自我怀疑、做事情提不起劲,不是因为你没有上进心,而是你没有明白这3点。
01
接纳自己的情绪
蛤蟆先生曾经活泼开朗、热情洋溢,每天打扮时髦,看上去神采奕奕。
可如今,他的生活仿佛被阴霾笼罩,深陷抑郁无法自拔。
他的朋友们鼹鼠、河鼠和獾决定带他去找心理医生苍鹭。
苍鹭问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蛤蟆先生习惯性地回答:“挺好的,谢谢你。”
蛤蟆先生很小的时候,大人就这样教他回答,如今他已经习惯不假思索地回应。
他从未有意识地认真看待过自己的情绪,而是擅长迎来送往,成功逃避对自我的认识。
久而久之,他开始严重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他长期以来对自己情绪的抑制。
蛤蟆先生的父亲极其严苛,稍有差错便会对他严厉斥责。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蛤蟆先生渐渐认为,表达负面情绪是一种软弱和无能的表现。
于是,他学会了伪装,学会了用乐观开朗的外表来掩盖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有一次,蛤蟆先生精心策划了一场盛大的派对,邀请了许多朋友前来参加。
然而,派对当天却状况百出。
先是准备的食物出了问题,接着又因为一些小意外导致现场气氛有些尴尬。
面对这一切,蛤蟆先生感到无比沮丧和自责。
但他却强颜欢笑,努力维持着派对的进行。
回到家后,他心中的负面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可他却依然选择将它们深埋心底。
长期的情绪抑制,让蛤蟆先生的内心不堪重负。
他就像一个不断给自己加压的气球,终有一天,这股压力达到了极限,气球便会面临爆炸的危险。
心理学家荣格说:“情绪不是你的敌人,它是你内心最诚实的信使。”
每一种情绪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
或悲伤、或愤怒、或恐惧,它们都是我们对生活的真实反应。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它们自然地流淌和表达,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正如书中所言: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情绪的权力,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
如果你也如书中的蛤蟆一样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正视自己的情绪。
那么请记住:
“不是生活左右了你的情绪,而是你的情绪影响了生活的模样。”
你本可以幸福快乐,别让情绪的暴风雨,淹没了你原本晴朗的天空。
02
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对比
鼹鼠和河鼠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河鼠聪明机智、善于社交。
相比之下,鼹鼠则显得有些笨拙和内向。
在一次划船出游中,河鼠熟练地划着船,动作流畅而优雅,鼹鼠则手忙脚乱,掌握不好节奏,船总是摇摇晃晃。
河鼠忍不住对鼹鼠的划船姿势和动作进行指导,可这却让鼹鼠感到更加紧张和不自在。
在之后的探险中,遇到困难时,河鼠也总是能够迅速想出解决办法,而鼹鼠却常常不知所措。
渐渐地,鼹鼠开始拿自己与河鼠作比较,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河鼠。
这种比较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卑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鼹鼠在与朋友们的相处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点。
他虽不擅长解决突发问题,但却有着细腻的情感。
他能够注意到大自然中那些细微的美好,还非常善于倾听朋友们的心声。
当蛤蟆先生因为情绪低落而陷入困境,也是鼹鼠第一个发现了他的异常,并主动关心陪伴他。
鼹鼠意识到,自己虽有许多不足,但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故事的最后,鼹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他决定经营一家餐厅,开始全新的生活。
作家海明威说:“与其仰望他人的高峰,不如深耕自己的土壤。”
当鼹鼠停止与河鼠作比较,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时,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快乐。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作对比,这只会是一场没有胜算的自我折磨。
就像玫瑰从不羡慕松树的高大,松树也不质问自己为何不能开花。
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不必羡慕他人的光芒,也不必为自己的阴影蒙羞。
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终于一天,你也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03
与过去握手言和
蛤蟆先生的童年,充满了痛苦与创伤。
他的父亲严厉而冷漠,很少给予他关爱和鼓励。
母亲虽然慈爱,但因为惧怕父亲,无法给予他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在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蛤蟆先生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全感。
这些童年的伤害,如同沉重的枷锁,一直束缚着蛤蟆先生的心灵。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蛤蟆先生成年后的生活中,童年伤害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
与人交往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害怕被拒绝、被批评。
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总是很低,缺乏自信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蛤蟆先生逐渐鼓起勇气面对这些过去的伤痛。
他开始尝试理解父亲行为背后的原因。
或许父亲也是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只能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母亲的软弱,也是在那种家庭氛围下的无奈之举。
当蛤蟆先生能够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过去时,他心中的怨恨逐渐消散。
他选择放下童年的伤害,原谅父母,也原谅了曾经那个受伤的自己。
《了凡四训》有言:“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却可以努力向前看。
过去的你已经用尽全力,现在的你值得全新的呼吸。
试着放下不愉快的过去,解开心灵的枷锁,你才能轻装上阵,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行。
就像春天原谅冬天的荒芜,新的生机才会破土而出。
写在最后
《沉思录》中说:“痛苦不是来自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痛苦和迷茫,并非全是因为外在环境,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正视自己的内心。
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不被情绪所左右;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挖掘自身的优点,才能自爱与自信;
学会与过去握手言和,才能摆脱过去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当下和未来。
人生实苦,他人难渡,唯有自渡。
无论是过往的伤痛,还是现下的焦虑,能够带你走出困境的,最终只有你自己。
亲爱的书友们,愿我们都能真诚地面对自己,发自内心好好爱自己,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相信,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