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罗辑思维节目中,谈到了尼泊尔这个地区政府兴建现代化水利灌溉系统对于农民的影响。从表面上来思考,似乎政府出资兴建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应该是件好事,但是结果却是出乎预料。为什么传统落后的水利灌溉系统可以运行多年,并且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同。而新的系统却适得其反呢?我们还是要回到事情的本质,才能真正看清事实。
主要的关键要能看到,为了争取水利资源,背后各股相关利益方,为了相互协作各方的筹码如何促成平衡,才能造就这个协作体系对于资源分配的方式。当外部的力量(政府兴建的水利工程)介入,改变了原本平衡的格局时,要考虑的就是这些能动因素对于各个协作方,将会有什么正向推动力量,与反向的抑制力量。另外是否也改变了利益各方筹码的流向,以致于原来分配资源或利益的基础被打破。
所以我们在现代人类最常见的协作系统-公司,在制度的设计上,一定要看到除了技术、流程之外的人文特性。用《卧底经济学》作者的话说:一个工程系统的技术部分,很容易被理解和改进,而这个系统背后的人文特性,却不容易引起注意。我也非常赞同罗辑思维节目中谈到的这一段话:“我们在谈论人类社会的变化的时候,经常会倾向于强调那些和人类无关的因素,比如技术的作用,资源的作用和地理环境的作用等等。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人类社会变化的达成,本质上都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如果缺了这个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做事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幼稚。”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并不复杂的合作,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其中系统背后的人文特性,也就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没有被考虑与重视。或是在制度的设计上忽略了“人性”这个重要的环节。或许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人类文明能够进步与发展,系统背后的人文特性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以一家公司要能够高效率的发展,就是要让个人的利益与整体利益能够高度一致,并且要能优化企业内部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状态。小到个人,大到专案或是部门,在建立各种小型协作系统时,充分考虑争取资源背后各股相关利益方,相互协作方的筹码如何运作,才能造就这个协作体系对于资源与利益分配的方式。方案好,那只是基础,关键是做方案的过程,能卷入利益各方上上下下的管理者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做任何和人相关的事,本质上都是建立一个协作系统。让更多的人介入其中,卷入更多方面的价值,有时看起来和这事无关,往往反而是成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