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一诺
>> 我们有太多不敢:不敢开口,不敢做,不敢想,不敢要。不敢不同,不敢改变,不敢发声,不敢做梦。不敢爱人,不敢爱己,不敢接纳,不敢面对真相。
>>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诚实面对自己感受到的困难,不管别人怎么看,对自己来说如果是挑战,就从接受自己的“不会”“不能”“不行”开始,不要试图装作云淡风轻。一旦我们直面问题,应对挑战就不难。有方向、有努力,战胜困难就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诚实是面对困境的真正“捷径”。
>> 看到别人做了优秀的工作,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都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
>> 真正的聪明人并不是会挑毛病,而是会找解决方案。
>> 我们在做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选择会不会扩大视野,加深认知,如果是,就选择这条路。
>> 唯一能让你自己坚持的东西成为现实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当领导。被“上面”看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不切实际。现实是每个人都很忙,尤其是高层领导,不一定看得到你。所以我们做了事情,要主动说出去,有一说一,不卑不亢,这也是工作该尽的职责。
>> 我发现很多女性在职场上没有再上升,实际上败给的是不“想”。我们的能力、业绩当然也要成长,但把我们往后拉的往往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上面说的三种心态——等待皇冠、羞耻感和对业务的狭义界定。
>> 其实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天经地义”的限制都来自我们的内心而已
>> 从小妈妈就告诉她:“你是天底下最棒、最美的女孩!
>> 父母对孩子的不断认可、教会孩子的自我接纳,是孩子人生无价的珍宝。
>> 我后来放下自己的尴尬,去问这个项目经理:我做什么对你和团队是有用的?她说:其实有很多事你都可以做啊,可以去和那几个难搞的客户聊聊天,帮我们的工作减轻阻力;可以帮我们团队多争取些资源,帮我们分担一些工作量;可以和我们的大领导多沟通,我们就不用加班这么多了。
>> 所以做领导,不是继续在“做事”层面做贡献。团队需要你做的,不是比以前做更多同样的线性的事,而是做不一样的事。
>> 做领导的根本是做人
>> 我工作的这些年里有过无数次尴尬的无知,和很多不知道如何着手应对的问题。每一次的出路都是去做。
>> 很多人会迷失在忙碌里,觉得自己出了苦力,就会有回报。真正优秀的人,是不停地深入思考的人。相比身体的忙碌,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
>> 知道组织的内在结构以及“发力点”在哪里。谁是决定者,谁是参谋,我们需要去影响谁。
>> 所以从自己做起,言而有信,有意见就当面谈,。当团队遇到挑战的时候,你当那个堵枪眼儿的。
>> 这位领导却很淡定地说:对不起,这是我大意了,我们会马上删除。他一个人把责任都扛下来。
>> 要真正了解情况,再做决定。做决定依据的不是个人好恶,而是组织的发展方向。
>> 你说需要几点做完,咱俩一起做。
>>领导也需要 有“生活能力”。 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不管头衔多大,别成为这种脚不沾地的人。
>> 这些在卫生间里展开的想象,让我慢慢走出了内心的限制和舒适区——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着等,而是事先主动约客户去推动进展。这种努力让我从不适应、不舒服,到慢慢习惯。
>> 敞开和防御状态最大的不同,就是承认有些事我不懂、不知道、没想明白。
>> 我发现有一些让我仰望的领导给人的感觉非常不一样,他们话不多,但很会听。似乎听你说完,他们就知道你深层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还特别会问问题,有时候提一个问题就能让思考方向大不一样。
>> 实职业教练并不教怎么做,也不告诉你答案,而是看到了你看不到的东西,通过问问题,做你的镜子,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 因为我不得不用“敞开”的心态进行这一次谈话,于是我奇迹般地发现C先生也“敞开”了,说了自己真实的困难和想法。在“人”的层面,“敞开”才可能有联结,有联结才可能有信任,有信任才可能有“事”的层面的变化。 所以“敞开”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能看到更真实的人和内心。做到这一点,才真的能“领导”。
>> 一个重要的成长就是意识到别人说的话都是他们内心的投射而已,和你并没有关系。
>> 多问“为什么”。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在倡导要问“五次为什么”,一层层问,问五次,往往就可以找到真实的问题所在。
>> 一是带着善意,放下评判,以无限可能的眼光看眼前的人;二是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 请选择一个人,对他/她进行10分钟的倾听,不评判、不打断,表达理解和陪伴就好。
第二部分 面对孩子,从不敢生到三娃妈妈
>> 他提到的培养孩子“成功”的四条“低标准”,让我大开眼界:不生病,不犯罪,不自杀,有生活能力。
>> 给自己几秒“抽离”当下要孩子“听从安排”的执念,看见孩子,蹲下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和他交流。
>> 第一是随时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深度的联结和沟通;第二是开始有意识地放下自己的目的,和孩子对话。一旦做到,你就会发现孩子有非常多让你惊喜的好主意,你和孩子可以共同前往一个你不曾想象的世界。
>> 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 其实做好父母,不需要成为超人,因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
>> 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有话愿意和你讲,只要这道门是打开且通畅的,你和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面对、解决。
>> 如何做到心灵的联结?只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有十足的安全感。安全感就是:我什么都可以说,说什么你都会听,而且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被接纳。
>> 这种接纳就是我们说的无条件的爱。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其实往往是有条件的。
>> 人都是有上进的内在力量的,而上进最重要的动力是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从哪里来?是靠生发而不是靠培养的。生发最可能发生在被接纳的有安全感的环境里。所以,构建这样的安全感,就是对孩子前途最负责任的做法。
>> 为了孩子能有健康的身体,我们都会想到给孩子吃有营养的早餐。孩子的心灵同样需要一顿“营养早餐”,这里的“营养”就是爱、接纳和认可。
>> 提醒自己为又能看到孩子而高兴。
>> 突然看不见孩子了,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在一条货架走道里看到了孩子,那一瞬间,你是什么心情?欣喜若狂吧?那时候你不会想:哎哟,你钢琴还没练,作业还没写完。你那时候想的是,只要找到孩子就好。
>> 每天用这样的心情去看孩子:看到你真
好!你在真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欣赏他们。
>> 提醒自己,多让孩子赢。孩子有独立观点的时候,就让他赢,你可以问问题,让他进一步思考,而不是上来就说这样不对。
>> 养育孩子是一个会让人变得非常谦卑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执念,鼓励和接纳孩子的表达,让他们赢。
>>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你花三分钟认真听孩子说话,效果可能超过你在他旁边心不在焉三十分钟。
>> 家里做一些你和孩子都参与的事情:游戏、对话、做手工、整理房间、做饭、计划出行,都是方法。其实说到底,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 对老公我们可以这样想:自己是个单身妈妈,带着个孩子,找了一个男朋友(即老公)。这个男朋友不仅爱我,还接纳我的孩子我好幸福啊!再往前想一步,不仅他接纳,他的父母和其他家人都接纳,还把我的孩子们当亲人,我就更幸福,他不仅爱我,还和我分担房租,出门提供司机和安保服务。我真是太幸福了,哈哈!
>> 如果我们认为真实社会会拿刀片割孩子的皮肤,你有两种准备适应的方法:一是每天在家里先用刀子割孩子的皮肤;二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身体好,有好的恢复能力。
>> 在人生早期,安全感和爱是很重要的
>>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适应社会,是为了创造,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不是吗?
第8章 做妈妈的真相: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 不是孩子“惹我们生气”“让我们着急”,而是我们潜意识允许了这件事“让自己”生气。提醒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应。
>> 孩子不会因为我们成就高低、金钱多少、有没有皱纹、是不是聪明能干来决定给我们多少爱。反而是我们,口口声声说无条件爱孩子,但却会因为孩子慢一点儿、“笨”一点儿就嫌弃他们,会根据孩子的成绩高低决定我们给予他多少爱。
>> 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养的,并不是“我们”的,我们无非早生了二三十年。
>>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那是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技多不压身”。但其实“技”永远不够多。你在体育方面强,就会发现别人在艺术领域做得好;你诗词造诣高,就会发现别人英语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外求永远没有终点,自己疲惫,孩子也疲惫。
>> 这个世界不是淘汰制的,而是成全的,世界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因为他是他而在这个世界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 养育的核心只有两条。第一,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第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
>> 你如果放下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听孩子在讲什么,那么就会发现他都告诉你答案了,你只要跟随,就不会做得太差。
>> 如果我们有健康的内在状态,什么时候都可以改变和重新开始。
>> 别人如何评价你,反映的是Ta的水平,而不是你的水平。
>> 因为教育是涉及未来的事,未来是不确定的,面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时,成人是充满恐惧的。所以我的“终点”是意识到,真正做好教育的底层,是要面对恐惧。
>> 我们一般认为一件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做事的人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有资源、有领导力。这些也许都对,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这件事是一件对的事,如果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
>> 生活中的“英雄”做的真正了不起的事,不是“驰骋沙场”,而是平和地,甚至喜悦地面对每天琐碎的“烦心事”。
>> 我们一直在运转——在做、在想、在走、在跑。我们没有机会学习“止”、放慢和抽离。
>>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我们的情绪负责,那就是我们自己。没有你的允许,就没有人能激怒你;没有你的允许,就没有人能伤害你。
>> 如果我们将时间理解为人生体验,那么,所谓的快慢其实都没关系。如果将成功理解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认知自我,那和快慢就更没关系了。
>> 其实人只有两种底层的情绪:爱和恐惧
>> 所以当我们面对内心的恐惧时,抛开“应该”,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烦”随之消散了,而且结果比我们规划的还要美好得多。
>> 当我们想促成一些事情时,起点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放下自己内心由于恐惧而对别人设置的那些“应该”。
>> 人生最终的成功无外乎心安,即内心平安喜乐。
>> 我们的烦心事,说到底,是因为想得太多。当一件事发生时,让我们焦虑的往往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在看到这件事之后,头脑中不断“想象”“演绎”出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无数状况。
>> 人生的真相是爱和慈悲。我们感受不到爱往往不是因为周围人没有给我们爱,而是自己的感知能力出了问题
>> 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经常看自己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
>> 当你放弃改变别人这个念头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 因为孩子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这是
做什么都需要的底层能力。
>> 选择有两部分,一是选择做什么,二是选择怎么做。同一件事情,做到100分和70分,会有很不同的结果。
>> 关于机会:你永远不会准备好
>>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打退堂鼓,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这里的真相,同样是:你永远不会“准备好”。
>> 所以有机会就接住,不要被“等完美准备好”的想象绑住了手脚。
>> 所以,面对机会,没准备好不是问题,要勇敢把握,多“做”几次就好了。
>> 生活里有很多不那么重要的选择,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工作餐吃什么、在哪儿吃。对于这一类事,指导原则是怎么选择都可以,无须在此耗费精力,欣然接受和体验任一选择。
>> 你如果多问一句,把情况了解清楚,明确这件事真正的重要程度,省下的就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有一点,就是全然接纳,不要纠结。
>> 其实我们生活和工作里的大部分事,很多人已经做过了,不需要标新立异。指导原则:学习和复制。
>> 新生命就是合一的状态,没有过去,没有将来。
>> 其实真实存在的只有当下。没有过去——过去只是我们的记忆;没有未来——未来只是我们基于记忆做出的投射和想象。
>> 抛开所有借口,先不要管自己有没有时间,只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
>> 误区二:“等我闲下来就去做
>> 但在我心里,事情只分为两类,就是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不论是否紧急。判断的标准是从自己内心出发的,不是从他人视角出发的,也不是外在约定的。
>> → 自问一:如果生命还有六个月……如果生命还有六个月,你还会做正在做的事情吗?如果这个时限是一年呢?如果是五年呢?如果不会做正在做的事,那你会做什么?你为什么现在没有做那些事?你说的这些原因真的是阻碍吗?
>> → 自问二:我的墓志铭写什么?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离世之后躺在自己的葬礼现场,会有什么人来参加葬礼?他们在回顾我的一生时会说些什么?
>> 所以早上起来,先给自己五分钟设定一下当天的正面心态,
>> 两分钟原则,两分钟能做完的事要马上行动,及时清除。
>> 时间管理的底层其实是如何做选择。
>> 你就会更有觉知地对待生活和工作里的很多“小事”。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不管当下有没有他人看到,都要更有品质。其实我们看到的所谓“好结果”。
>> 人的终极幸福是真正的快乐和内心平静。
>> 人生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面对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
>> 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
>> 如果是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并全情投入,它就可以是最好的选择
>> 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如果问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这个选择,那么回答是:现在。如果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放下那些放不下的东西,那么回答是:试试现在?
>> 所以试着在心里默念三遍: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
>> 我是谁?是我的身体吗?是我的职业吗?是我的财富吗?是我的角色吗?是我的想法吗?是我的情绪吗?是我的性格吗?是我的过去吗?是我的未来吗?都不是。
>> 那一刻,我都觉得自己挺悲壮的。其实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即使一地鸡毛,也要打起精神,“粉墨”登场。
>> 真正的力量是自己的真实生命被唤醒的力量。
第19章 姥姥和妈妈:上一代女性的力量
>> 我做什么都是被包容的、都是可以的,她对我从来没有要求,也从来没有期待。
>> 寒假作业做不完没事,因为那是老师布置得太多了;有事情忘了做没事,下次再做;东西搞乱了没事,不着急收拾。姥姥对我从来不着急、不生气,只要我能吃好,就一切都好。
>> 富足的心灵,在任何困难和低谷面前,都相信“我可以”的信念和行动,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幽默感。
>> 父母不需要说教,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就是给孩子最大、最真实的激励。
第20章 不敢不完美
>> 我们终其一生在追寻的是什么?无非是爱罢了。
>> 我们认为伤害自己的是外面的人和事,但其实所有的伤害都是通过内在自我才起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发生,有人完全没受影响,有人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和伤害
>> 向内探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第21章 人生最大的问题:我是谁
>> 不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内心都可以处于“平安喜乐”的状态。
>> 我们是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别人能定义和决定的,只有“我”有权利、有能力定义自己的人生。所以遇到困境的时候,提醒自己,很可能是我们画地为牢了,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永远可以做不同的选择。
>> 如果想收获爱,就给予爱。不想被恨,就不要给予恨。给予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不仅给予我的亲人、爱人,还给予遇到的所有的人,包括一面之交的人,甚至是你怨恨的、鄙夷的人。当我们能“无差别给予”的时候,我们就自由了。
>> 自私”的生活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给予越多,你就会有越多收获,人生也就会越丰富和广阔。
>> 走出困境唯一的“捷径”就是回到困境,面对困境,再走出来。
>> 你在感到痛苦的时候,不要压抑,感受痛苦是走出痛苦的唯一路。
>>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什么是真实,那些不会消失的才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