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这个词其实并不陌生,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共情有一个极其精准的定义,那就是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进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地喃喃私语。
比如说,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最看重什么?这些都是共情需要探索的问题。
共情具有诗人一般的灵魂,孩童一般的内心和先知一般的智慧。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人共情,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感恩,才能与世界和平相处。原谅自己,才能与自己的和解。
而这些都是共情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能把共情仅仅看作自己与他人,除此之外,还有自己与外界。如此复杂的共情关系,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共情式倾听,人类的沟通基础
个体心理学教父阿德勒说,人的大部分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这句话极有道理,我们每天要面对同事,家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长期遭受人际关系的困扰,即便是你再没心没肺,想要过得开心都会很难。
解决人际关系的招法非常多,其基础核心的东西,就是共情式倾听。也就是以对方为中心,让他感觉到他被理解,被看见,被尊重,这是开展沟通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我们会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呢?人类祖先也在告诉我们多听胜过多说。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专心地听别人讲话就是我们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
所以深深的倾听,能听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声音,能让他人敞开心扉,并对自己产生认识,这可能是一个人能为他人提供的最了不起的帮助?
所以倾听并不是一件难事,走心的倾听别人的故事,增长自己的智慧,可以修补一切人际关系的裂痕。试试吧,或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学会感恩,与世界共情
学会感恩就是与这个世界产生共情,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给了我们生活的养料。
清晨第一缕阳光给予我们朝气,路边盛开的花朵给予我美好,山上成熟的野果给于我美味,天空的鸟鸣声,雨水的淅沥声,都是世界无条件给我们的馈赠。与这个世界共情,才流淌出感恩的泉水,共情扩大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才能看见自己那些无价的拥有。
我们在同一个宇宙,一个地球,一个社群,学会感恩的给予,感恩的接受。这是我听到一个关于感恩最动人的故事。
一位盲人在城市的公园里乞讨,有个人过来问他,是否有人慷慨解囊,盲人晃了晃几乎空着的罐子,这个人就跟他说,让我在你的卡片上写点东西吧,盲人同意了。
而那天晚上那个人又问道,今天情况怎么样?盲人给他看了看那个装满了钱的罐子。你究竟在那张卡片上写了什么呢?只见写了“春意盎然,而我却看不见”。
在一个灿烂的春日里双目失明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谓感恩,就是在共情里寻找回应。
三:原谅自己,就是原
谅整个世界。
当我们提到原谅或者宽恕时,我以为这是我们赐予他人的东西,我原谅你,但是宽恕的核心是原谅我们自己的过程和行动。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在开头就提到由于弟弟的死亡,让他长期陷入愧疚不能自拔,神情恍惚,父母也一度精神受挫。
所以作者一直认为弟弟的死是因为,在弟弟求助时,他没有感应到弟弟的绝望,更没有看到弟弟想要被理解、被重视的渴望,也可以说缺乏了共情式沟通,才导致了弟弟最终自杀。
这时候作者便陷入了自责,自己像是一个没有被判刑的罪人,每天只能通过祷告才能减轻罪孽,每天便只能像行尸走肉般生活。
有一天,他面朝大海,看着海水起起落落,他内心开始松动,灵魂开始解脱,有一个叫宽恕的词在脑海里闪动。弟弟已经走了,无论我做什么也无济于事。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无论自己做错过什么,弟弟始终是他最爱的人。
想通了这些后,作者恍然大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要去帮助和弟弟一样迷失孤独,茫然的人,而不是一味地沉沦在过去的痛苦中。
后来,在与众多心理疾病患者的沟通当中,在共情力的驱使之下,宽恕了自己。
所以,在往后每一天的工作中,作者都被共情的力量深深地吸引,走进他们的内心,并超越自己,让他们成为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引导每一个心理疾病的患者看见生命的美好。
小结;
共情不是一场热恋,不会突如其来,也没有轰轰烈烈,而是慢慢的就像太阳从远处的山上升起,渐渐的产生觉察的那一缕曙光,把理解和尊重的温暖播撒向每一个角落。
也可以说,共情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能说出我们内心最深沉的渴望。能清晰地表达出灵魂中最痛苦的问题。
共情将归属感取代孤独,希望替代了无望,怀疑给信念让路,怨恨逐渐褪去。我们的内心曾经因为恐惧和痛苦而关闭,现在则为可能的宽恕而敞开。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如春天,如暖流,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你我。
愿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骑白马遇良人,把酒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