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张淑娟
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图片和文字来自百度菌落总数控制专家发表的文章)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
在我之前的生活和有限的知识中,我一直认为出现在水处理系统管道中的细菌大部分都会以游离或是群落的形式出现,而在这里的群落我一直认为仅是细菌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堆积,从来没有对这种有组织的细菌群体有过系统的了解,也对这种有组织的细菌群体对人体和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并不了解。
在我初步仅了解这个专有名词的时候,我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生物的某一结构,并没有联想到会是细菌的一种群体状态名词,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中让我对这种奇特的细菌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产生了大量思考。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
我之前的想法在通过了解后发现并不全面,或者说比较狭隘。在消毒剂的研发过程中,我认为在实验室中肯定对消毒剂对于细菌的消杀能力有过多次的反复实验,投入市场,表明着该消毒剂对细菌的消杀能力很强,可是在消毒剂应用到水处理上,还是会有不满意的结果出现,生活中的生活用水在经过某些管道时,水的嗅,味,色会发生变化,这里不能避免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但由于管道细菌的感染频频出现间接证明了管道中的细菌仍在影响水质。如果在排除细菌本身耐药性变异的基础上,简单的游离和群落并不会影响到消毒剂对细菌的消杀能力,所以很直接可以想到细菌一定会有更加复杂的存在方式,来使得它们对消毒剂的抵抗能力有所加强,不易被消毒剂灭杀,并有可能检查出病原菌。
4我应该怎么想?
在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思考和研究中,应该首先大量的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想出问题和现象所涉及到的邻域,通过对现在大量的知识库和已有的人类经验的查阅提出自己初步的假设,通过对假设的不断实验和证明,得出结论,最后将自己的结论进行生活应用和实际考察,最终解决问题。
我以生活中的消毒剂消杀效果下降和细菌感染的事实,思考出细菌并不是以简单的游离和简单群落的存在方式存在于管道中,并通过网络文章和书籍的查阅了解到了细胞膜的知识,并与问题联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我的思考缺乏实践和权威的知识支撑。所以在随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会修正和进一步的推进我的思考。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在得知了细菌这种有组织的细胞群体后,我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是否可以打破细菌的细胞膜状态或是在细菌初始粘附阶段阻止细菌形成细胞膜状态,使细菌重新变为简单的游离和简单群落状态,从然使得消毒剂消杀效果提升。
从打破细胞膜状态来分析的话,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和脂类等等。可以从成分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入手,普遍的寻找和创造既能分解这些生物大分子物质和危害小的消毒剂,使得消毒剂的消杀效果不受到生物膜状态的影响,解决问题。
从阻止细菌在初始粘附阶段形成细胞膜状态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管道生成细胞膜结构的程度不一样,这样的现象使得我有了新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来找到成本合适的输水材料,这种材料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小,并且不易生成生物膜。
从两方面同时下手来进行积极的寻找和构造材料,我认为可以使细胞膜的处理上最大程度的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