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通过对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学习,我学习到了细菌的特殊结构之一的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伸出的一至数根由细胞膜上生长出的细长、波曲状的蛋白质丝状体,它可以通过细胞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产生旋转,使细胞具有运动能力。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我之前认为,细菌的鞭毛和动物的毛发一样,都是由蛋白质构成,是每种细菌都具有的,并且功能单一,和植物的根毛可能有相似之处,都可以用于吸收营养物质,由于细菌的生长环境大多数是在液体中,那可能鞭毛也会有一定的控制方向的作用。但是对于细菌的控制方向的程度不是很大。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之中,将理解鞭毛和植物的根毛来做类比,但是我忽略了细菌和植物在维度大小上的区别,根毛的组成是细胞,而鞭毛的组成是蛋白质,所以才认为鞭毛会和根毛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在认为鞭毛是每种细菌都有的这一点上,我觉得我的想法过于先入为主,认为曾经在高中提到过的结构就是细菌普遍都有的结构,忽略了不同细菌之间也是存在差异性的。在对鞭毛运动功能的猜测上,我认为我的猜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作用原理的猜测上过于浅显,认为是类似于船舵的运动原理,但是忽略了细菌所处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细菌作为细胞生物,在对诸如浓度差电子差这类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可能会产生运动。产生运动的方式和原因也应当是与刺激所相对应的。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在面对一个曾经在生物学习中提到过,但是没有细讲的名词的时候,应当先将其主体进行归类,分为某一类生物或某一类生物的某个部分。然后进行与类似种类生物的类比,根据类比结果去推断他可能起的作用。然后联系实际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以及其生物活动的规律,进行确定推断之中哪种作用更加符合实际。
同时我也应该不断的分类归纳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特性,从中找出如何判断已知名字和位置,但未知功能的生物结构的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在第一次具体了解鞭毛的功能以及作用原理之前,如果我多接触一些具体种类的细菌并总结归纳他们有无鞭毛这个结构或者这个结构在不同种类之间有什么区别,那在我理解鞭毛在细菌的生命活动之中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我认为在对陌生水体的检测中,对带鞭毛菌种的分布情况可以用于粗略判断水体不同区域中诸如特定化学物质分布规律,水体部分含氧量变化规律。在回溯污染源的方面,可以用极少量的样本,在不污染水体本身的情况下,判定水体之中污染物不同位置的不同量,进而找到污染源头。不过由于如果要这样进行野外检测,设备会涉及显微镜,我觉得还是有设备简化或者步骤改进的余地。
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具有正趋向性的菌种来处理污水。正趋向性可以保持绝大多数进行水处理的细菌在不会随处理好的污水而出去,同时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投入。可以减少处理成本,增加处理的可持续性。即使有菌随处理好的水进入接下来的水处理环节,后期的杀菌消毒的环节也会将活菌杀死,不用担心后期细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