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满足基本的营养物质条件,包括水,生长因子,能源,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环境中缺乏任一要素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在这次学习之前,我笼统的认识是有六大营养物质: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这是人体所需,对微生物来说,需求应该比较少,从中删去一两个即可,所以我推测,微生物生长所需为:水,无机盐和类似于维生素的某种物质。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合理性:我使用了“逆向思维+关联”的学习方法,先去思考微生物生长不需要什么以及没有什么微生物活不下去,以此得到了微生物生长离不开水的结论,然后关联到人体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进行类推。
局限性:受知识面的影响,我对微生物了解很少,所以在进行联想推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的偏差。但是,我也有进行过酵母菌的发酵原理,酿制果酒果醋的原理等与微生物作用相关的学习,没有联想到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环境,属于片面的局限联想,造成了推测失败。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微生物的生长同样也需要六大营养要素,并不因为它微小而想当然地觉得它所需营养物质少。在记忆六大营养要素的时候,我采用“组块+视觉化”的学习方法,“水生三原子”一句话就能概括六个营养物质。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我能联想到赤潮和水华的现象,是因为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给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它们过度繁殖与水生动植物竞争氧气和营养物质,而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呈现水体变色。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先是用“组块+视觉化”方法对营养物质进行了准确记忆,然后尝试用这些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长中发挥作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般现象,这都停留于理论层面。在学习过后,因为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我可以通过调控培养基或者一般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达到调节水体健康,抑制有害菌,培养有益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