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周完成对《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导言的阅读后,完形成了对项目式学习基本概念特点的一个初步认知。
本周进入了实质性部分的了解。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有一个概念我十分感兴趣,这也是项目化学习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驱动性问题。
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并不陌生,但是驱动性问题却很少涉及。
驱动性问题在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问题设计的得好,才能生发出学生自己的关于核心概念的更多子问题,学生的学习才能真实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既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又能超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将实际问题或真实情境融入驱动性问题中。
这样的问题更具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
同时,真实情境往往包含多个复杂因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增加问题的挑战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跨学科的知识融入驱动性问题中。
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调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跨学科的问题也更具深度和广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索机会。
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我们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
而层次性问题则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的挑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挑战点和成长点。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或设立奖励机制来增加驱动性问题的挑战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项目的探究中去。
确保驱动性问题更具挑战性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学生水平、实际问题、跨学科知识以及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真正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挑战精神的驱动性问题。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样的驱动性问题?
昨天很随意地翻开干老师的一本书,恰巧读到他记录自己在清华附小五年级孩子上《论语》课的情形。
清华附小的主题式学习就很类似本书说的pbl,当时学校刚好开展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主题式学习。
干老师上这节课是窦校长的临时起意,没有过多准备,连课件都没有,上午说上,下午就上了。
这节课干老师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假如你是孔子55岁是被一个新建的中等诸侯国邀请去做
“大司政”,管理事务,每年可以带两位弟子去任职,这么多弟子中他会带哪两位为什么?
这样一个大问题情境的讨论,可以说是基于附小学生完成了前期的主题式学习的一次再驱动。
这样的问题,驱动这着学生再一次梳理孔门弟子各自的特点,还要有所依据,还要完成对当时时代特点的了解,因为不同的时代需要的人是不同的。
就像《项目化学习指导手册》书中说的,驱动性问题一定和常用见的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同。要做好pbl,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我们需要深入,深刻学习,练习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