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舅舅,三人中二舅算是脾气好的。大舅给我感觉比较世故,小舅很刚,二舅相对弱一点,但在二舅妈眼里也是跟他两个兄弟一样,在家里是强硬的主。
我妈是长姐,下面三个弟弟。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对钱都很在意,钱是他们的安全感。四姐弟里我妈的条件应该算是最差的,作为老大,童年也是最苦的。但几家小一辈里面,普遍认为我妈的孩子最懂事吧。
看看我们小辈,都是差不多的环境长大的,但轨迹各不相同,发觉人真不必要按照某种标准长大。我哥是当兵回来后凭资历找了铁路的工作,我算是读书读出来的。大舅一个儿子,从学习到工作到婚姻,都是大舅两口子安排的,人高长得帅,娶的老婆远比他能力强学历高,但他在家里是没有话语权的。二舅两个女儿,大女儿离异二婚,小女儿倒是相对比较正常的结婚生子。小舅一儿一女,他一直认为儿子烂泥扶不上墙,结婚后离了婚,没能力养家,女儿目前大学刚毕业。我妈四姐弟有相似的经历,但他们生养的儿女差距相当之大。
上回清明节回家,小舅照例在说他儿子东东的不是,二舅却跟我们聊了当年的苦,忆苦思甜,也让我们看到了外公外婆不一样的一面。
当年的日子真是苦呀!二舅聊到有时地里干完活,连把锄头都背不动,就扔在沟里先回家吃饭。回家的路上都走不动道了,坐下歇了一会儿,才有力气走到家吃饭。这其实就是现在的低血糖吧!“回到家吃过饭之后又生龙活虎了,年轻的体质就是好!”他感慨!
那个年代食物匮乏。有一回,外婆将玉米(北方的那种)掺入米中做饭,但没有预先浸泡,玉米很硬,完全咬不动。二舅就一边把玉米拨开,一边挑里面的饭粒吃,玉米多饭粒少,二舅一边吃一边哭,觉得日子怎么这么苦。
老房子拆掉盖新房的时候,二舅在旁边搭了个小棚棚,晚上睡在小棚棚里算是看现场。有一次刮大风下大雨电闪雷鸣,二舅在小棚里感觉害怕。外婆找过来,看见二舅窝在小鹏棚里,两人相对哭泣。在二舅那里,外婆也是有温情的吧!
但我在妈妈那里没有感受到过。在妈妈有限的几次描述中,有一回她偷吃了一个枇杷,被外婆打了手都流血了,邻居看不过去带我妈去包扎。很奇怪,这会儿我无法详细地回想起当时她描述的细节,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外婆重男轻女,对我妈妈不好。
大舅是外婆那里的宠儿,第一个儿子。曾经给大舅买过一辆自行车,当时的稀罕物。二舅很羡慕,每天去擦自行车,擦的锃亮。车子是两头架起挂在那儿的。有一回,他偷偷放下来想感受感受,恰好被大舅看见,吓得摔倒了,被大舅揍了一顿。但过后还是每天去擦。二舅内心的美好原来一直都有,而我妈的内在这样的光亮太少!
二舅还聊到外公,我印象中的外公是他因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之后温温吞吞的样子。但二舅的口中,外公也是个火爆脾气的人,有一回就狠狠地揍了它们三个一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而在我妈那里,外公要比外婆更慈祥一些。
与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显得麻木的农村人不同,二舅会觉知生活。旧年时他介意用棺材板做窗框;他给厂里跑生意的路上遇到不如意时还能看到对方的不易;他描述事情绘声绘色,远比很多农村人动不动就扯到钱上丰富得多;他会主动把家收拾得很干净……
二舅感慨当年的苦日子,感谢如今的好日子,“不知道比当年好了多少倍”。感恩原来是源于内心的美好!内心的美好多一点,感恩就会多一点。
听二舅忆苦思甜,更多地是让我看到上一辈的人的故事,无论是苦是甜,都是真实地展现,展现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还有这不断变迁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