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总收拾不好自己的房间,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喜欢囤物。
2009年我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因为租房要经常搬家,所以克制了些囤物的习惯,这让我体验到了物品少一点的那种轻松感觉。
后来我买了房结了婚,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尝试建立自己的收纳体系,将不喜欢的衣服在搬家时全部捐掉,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定期打扫和家务分工的规则。当时这个体系不完美,但也让我体验到收纳的乐趣。
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不断看书,接触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提供的极简收纳价值观、从“我”出发的物我观,和我一拍即合,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一直在实践断舍离,也曾写过一篇文章《读书|从收拾写字桌开始实践断舍离》发布在公众号。今年年初我还建立了一个收纳整理交流群,然后我发现了这本书——《收纳的艺术》,作者是铃木尚子 。
《收纳的艺术》一书基本认同断舍离,这是它首先吸引我的一点,虽然本书提供了测试收纳整理价值观的方法,但是显然,作者是认同断舍离观念的,这个从配图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作者提供的测试方法也很有价值。想了解自己的整洁观,了解自己到底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不妨用一用书中提供的测试方法。
我非常认同作者铃木尚子的审美,比如她说统一家具的颜色,去掉物品标签、减少信息,卧室里少一点物品,就算是睡前读物也应该在第二天一早就把书拿回书房里去等等,我都非常喜欢。我非常认同“少而精”的理念。
我家收纳整理曾面临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就是舍不得丢的藏书和日记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终于想明白了,书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我放下了对书的执念。
把自己不喜欢的书全部捐给图书馆后,我给留下来的书包上了素色的书皮,统一了它们的颜色。
从方便我实践本书内容的角度出发,我提取到这些智慧,与你们分享,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四象限的选择法。
书中提供了多种筛选物品的四象限图来帮助我们对物品进行取舍。由于选择的过程要消耗很多能量,书中认为在选择的阶段就只做物品选择,不要马上进行收纳。
书中有非常重要的章节分享了收纳的7个步骤。
收纳的7个步骤:1、全部拿出来,2、选择,3、分类,4、临时放置,5、决定位置,6、决定收纳的方法,7、维持
这第一点就是对应了上述的第一到第三个步骤。
2、绘制收纳地图进行整体规划。
如果让你直接管理100人的队伍,我料想大部分管理者都不会觉得轻松,所以《断舍离》告诉我们应该精简管理的对象。
现在物品是少了,但是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能管理好,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学习。《收纳的艺术》从整体出发,提出应该建立一个收纳结构。
受此启发,我这几天自学CAD,花了几天工夫绘制了自家的收纳地图,模仿书中的方法,在收纳地图上标注出了所有收纳物的位置并编了一个地址。
我还设计了房间名-家具名-收纳物编号这样一个地址系统。
我的意图是,让每一样物品都各得其所,我们取用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3、维持的规则——随手清理,物归原位。
如《收纳的艺术》一书所言,脏乱是会传染的,我们在抱怨家人不收拾,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时候,首先要反观自己。我们自己的物品是不是也是乱糟糟的呢?
断舍离了物品,建立了收纳结构,我们还要遵循规则维持好收纳结构。看到杂物垃圾就随手清理掉,拿出来的东西用完了就及时放回它本来的位置,做完菜就随手把碗盘洗掉。
整洁也是会传染的,我们自己做到位了,家人也会感到舒服,自然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做。
对本书的实践
1、有计划地对家中所有物品进行四象限法的筛选
2、绘制收纳地图
3、列出存放在各个收纳地址的物品清单
4、统一家中物品的颜色和外观
-END-
By逆水行舟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