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
【华杉讲透】:“世界懂得学问的人,不要这些毛病改不掉,就不是善与人同。善与人同,就是舍己从人,与人为善。很多人不愿意说的,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是跟别人学的,一定要变成‘自己的东西’,显出自己的高明。更糟糕的事,为了哗众取宠,硬说前人的理论‘过时’,搞出一套新的理论来欺世盗名。学问之道,善与人同。”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其说本已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这是有胜心,学问一有胜心,就失了心的本体,也失了学问的本体,不能善与人同。学问之道,善与人同。为什么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跟前人一样,那是学到自己身上了。自成一家之言,那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喝彩。”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有两方面的体会。
一是从心态上,对待信任的老师的态度要完全放下自我,不要批判性思考,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绝对听话照做。不理解、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体会不到其中的价值。这背后的原因是:自己的思想、认知、格局没有跟老师同频。唯一的解法就是听话照做,不理解也先干起来,而且是亦步亦趋模仿着做,干着干着慢慢就有体悟了。这也是精益管理思想中「行知合一」,行要在知前面,特别是不理解的时候。如果体感是不认同,意味着自己跟这个老师不是一样的人,信念不同。
学习本质上还是要找到并跟随吸引自己,自己很想成为那样的人的老师。
二是在实践中的体会,要放下自我、甚至无我,这是心中贼,也是不太容易的部分。要体会,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证明自己的意味。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偏移,而且这种偏移自己觉察不到。做事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围绕事情的目的做,但做着做着就偏移成了证明自己,如果别人不认同就是否定自己。
学习的过程是构建自身知识系统的过程。自己通过向他人学习、书本学习结合具体的事情,最终发展出一个独特的自己。就像华与华方法是集中西日之正道的学说。这应该是学习的终极形态。学习不是为了洗稿,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是集合,把好的东西集合在一起,融会贯通。集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