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是一门学科。有本书《健康管理学》--“十三五”规划的大学教科书。这本书包含了健康管理学涉及到的基础理论。我们学健康管理,一定要从专业化,系统化的权威教科书开始学起。
市面上有很多有关健康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知,我们可以拿来参考。但是,当我们学健康管理的时候,就一定要学最专业的,最权威的大学教科书。
有些书是属于个人意见,我们仅供参考。因为个人意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一旦形成大学教科书的知识的时候。那就是大部分专家学者,认可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不管由哪一位教授来编写,都不会超出这样的范围。所以推荐大家学习的书。一定是系统的、专业的大学教科书。
那能不能看得懂呢?对健康管理学来讲,大学教科书并不太深。所以我们开始慢慢的从专业书去学去看。
健康管理的核心一定是教育。但是很多的人不太认知。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有病就到医院打一针或者去挂瓶。这是我们现在的习惯:把我们的病交给医生解决。这种方法在传染病时期是可以的。但在慢性病时期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要自己负起责任,开始学会一套健康管理的方式方法。健康管理的核心一定在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是一套完善周密的程序。健康管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以下四步:
一学: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学完之后要二改:
二改: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之后就能做到,
三减:减少用药量、住院费、医疗费。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体重。就是降低慢性病风险因素。
我们会发现核心就在一学和二改上。学完之后改。三减和四降只是个结果。
健康管理要管哪些人群?
健康人群。有些人把健康管理只是变成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是不一样的。预防医学偏向于预防(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这是以前的疾病中心承担的责任。所以学预防医学的,毕业后都去了疾控中心。健康管理学最根本的就是针对个人。所以,健康管理首先管健康人群。我已经很健康了,但我希望保持健康,活得更加健康。这群人要做健康管理。
亚健康人群。大部分人属于这类人群。身体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又经常失眠,疲惫,焦躁等等。去医院体检,身体可能会有一些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肺部结节等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比较轻微,暂时还不需要医生来处理。问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逆转?医生只能告诉我们随访就行了。随访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定期体检,持续观察。有一天还是要手术的。所以,在临床医学的边界里,没有让这些结节怎样逆转的方式方法。但在病理学里,这些结节、肌瘤、囊肿、纤维化,都属于适应性变化与可逆性变化。而临床医学对于这些适应性变化和可逆性变化,是没有很好的控制手段的。所以,这类人群需要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这些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逆转。因为在病理学里这些都在可逆转的范围之内。所以对亚健康人群最重要的就是做健康管理。
疾病人群。对于这类人群,不单单是辅助他们治疗,还在康复方面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健康管理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健康管理是一种新型能力。
就像开车得考个驾照,我们是需要去学习的。有意思的是,这么精密的人体,我们却从来都没去学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管好自己的健康。从前因为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大家都忙着赚钱,忙着创业,忙着做这做那,为了生计,没办法关注自己的健康,那时候的人们就认为有病看医生就可以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开始发现了自己要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我们对自己健康的把握度,对家人健康的把握度,自然就越来越强。而不会造成有病乱投医。既不会说我不相信医生,不会依赖医生,更不会去依赖外面的那些所谓的神药和神医了。因为健康主要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我们说健康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当一家人中有一个人生病住院,那么,这个家的工作顺序和家庭顺序全部都是紊乱的。所以我们说健康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所以家庭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前认为小康只要有钱就可以了。现在认为如果没有健康的话,小康也很难实现。所以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健康的占比自然越来越大。国家告诉我们,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重点的事情在写一遍:
治病,医生是第一责任人。
健康,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自己需要学习健康知识。很多人会这样说,我不用学这些东西,你告诉我怎么吃,你告诉我怎么用就可以了。这样的人有两个问题:第一,他很难听话;第二,他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当我们身体的健康出现状况时,没有人会及时发现并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除非我们专门雇佣一位家庭医生,并时刻盯着我们。我们普通人很少能做到这样的健康管理。以前的资本家,富豪们,他们拥有一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在身边,这笔开销可是是要花很多钱的!这种健康管理,我们是消费不起的!所以,我们才要自己要来学习。健康管理的负责人一定是自己。我们也不希望以后赚到钱了,自己的健康反而出现了问题。
不管你从事哪种职业,也不管你处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要开始懂得健康管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工作环境不一样,家庭组成也不一样。通过不断学习,逐渐会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一套家庭健康管理方式,来保证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的健康。实现了家庭健康管理的私人定制化。
其实健康管理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想让我们健康的活得更久一点,越来越长寿。寿命也是“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在“十四五”规划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想要增加一岁。国家也希望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分析,多少岁才叫寿终正寝呢?
生物学原理,人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就是哺乳动物生长期结束之后,5~7倍的年龄就是它理论上能够活到的年龄。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我们最后一个发育成熟对器官是智齿。4颗智齿长齐的年龄乘以5~7倍,就是理论上我们能够活到的年龄。大部分人4颗智齿长齐的年龄基本上在25~35岁。那么25~35岁乘以5~7倍,我们大约能够活到120岁到150岁。
根据生物学的规律,人的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所以大部分人的性成熟期在13岁到15岁。由此推断,我们也可以活到120岁到150岁。
根据细胞分裂的理论,细胞染色体上有一个叫端粒。我们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要短一点。再分裂一次,端粒就再短一点。当端粒没有了,细胞也就不再分裂了。所以我们正常的细胞能够分裂40~60次。周期大概是2.4年,平均分裂50代。所以按照这个理论,我们也可以活到120岁到150岁。
就是理论上人类的寿命是120~150岁。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活得那么久。
奴隶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5岁。
封建社会,平均寿命只有35岁。主要是战争,夭折占比较多。
现在全世界平均寿命是70岁。中国人均寿命是77岁。美国78岁。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预计在五年之内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一岁。
过去每100年才增加一岁。现在因为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突破。我们的平均寿命每10年增加1.1岁。中国因为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每五年就要开始增加一岁。因为整个的发展速度以及基础医疗,个人的健康教育,所以当国家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开始最主要做的就是健康教育。大诗人杜甫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1200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的人均寿命只有28.5岁,所以要活到70岁当然是非常难的。但现在中国的人均寿命是77岁。所以如果我们只活到70岁的话,那已经是在拖国家的后腿了!
按省份来排,平均寿命最长的,第一上海,第二北京,第三天津,第四浙江,第五江苏。上海、北京的人均寿命都超过80岁以上了。所以,如果上海北京寿命低于80岁以下,那也是在拖国家的后腿。由于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所以,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划分了年段的标准:
0~17岁叫未成年人;
18~65岁叫青年人;
66~79岁叫中年人;
80~99岁是老年人;
100岁以上叫做长寿老人。
以上是根据生理来划分的。不是根据社会划分的。所以我们会看到60岁退休的人,看起来是非常年轻的。因为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越来越高,自然我们的寿命也就越来越高了。自然的,如果能寿命寿终正寝的话,是可以活到120岁到150岁的。
我们在经历自己的健康能力不断加强之后,我们能够健康的活得更久一点。所以,我们要给自己定第一个目标,能够健康的活到100岁以上。这个是可控的。当然也有预言家预测。20年过后,我们对肿瘤,对慢性病的控制会比现在更强大。所以我们也有可能会活到150岁以上。
现在我们可控的平均寿命是80岁。不过,我们在通过健康管理后,我们很有可能会健康的活到100岁以上。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开始多学多行动,多做跟健康有关的事,所以我们说21世纪是个长寿的世纪。人人都可以活到100岁。2000年出生的婴儿都将看到22世纪的曙光。特别在中国,平均寿命将越来越高。在这么长的寿命当中,我们必须开始懂得自我管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