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019年第38周.智识的生产技术.卡片及其使用方法
2019年9月17日 20:13
写在前面:这是个人每周读一章活动的第92次打卡,2019年第38周。我决定每周读一章书,坚持十年以上。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智识的生产技术》,本章题目为《第3章卡片及其使用方法》。
01 卡片要大一点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很多人都以为卡片的尺寸应该很小。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倒是应该做得大一点更好。
京大型卡片的尺寸也就是B6开本的大小。因为B6开本的尺寸规格是12.8厘米× 18.2厘米,所以,它的尺寸是相当大的。只要有这么大的尺寸,基本上就能应付裕如。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卡片,却又半途而废,弃之不用,我以为,会不会就是因为使用了尺寸太小的卡片之故呢。因为太小的卡片无论如何都会沦为“便条”一类无法承担真正替代笔记本的大任。
02 卡片的纸质
我们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卡片的纸质选择。
卡片是要经常翻阅的。卡片一旦装进卡片盒里,我们就要像翻阅图书卡片一样,不断地翻图它。为此,卡片纸绝对需要有一定的厚度,还要有挺得直腰杆的硬度。普通笔记本的纸张显得太单薄了。太单薄的纸张,我们在翻阅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才行。那样,使用卡片的一大优点--可以快速操作,就化为乌有了。
恰到好处的“厚度”与“柔韧度”,也就是使用二根手指捏着卡片的边角,将卡片竖立起来,卡片基本上能够直立不倒。这样的纸张就合格了。
纸张的表面过于光滑的不太好。纸张应以吸墨性好的为佳。
03 卡片的印刷
至于在卡片上是不是印上分隔行线,这或许也是个人偏好的问题,我以为,不妨印上为好。不过,为了不受行线的约束,印刷油墨的颜色以极淡极浅为宜。
至于分隔线的间距,当然要比市场出售的笔记本之类加宽很多才行,差不多有1厘米的宽度。
再者,不言而喻,卡片的反面不必印分隔行线卡片原则上只使用单面书写,反面最好不要使用。
04 随身携带卡片
要想充分发挥卡片的作用,就必须随时、随地、随身携带卡片。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还需进行一番准备工作。
首先是卡片的封皮。我所使用的是硬质塑料板。使用两块硬质塑料板夹住卡片,而后使用胶带缠紧。只需缠上两道胶带即可紧固,变得像书本一样。只要硬质塑料板横竖方向的宽度都比卡片大出几毫米,卡片的边边角角就不会受到损害。硬质塑料板在田野还可以当作活动小桌子使用。
05 为了忘却而书写
卡片是为了忘却而书写的。这一点与卡片的书写方法,关系十分重大。一件事情只要书写在卡片上,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将其忘却。于是乎,我们在书写卡片的时候,就要本着忘却的前提条件来进行。也就是说,要怀着这样的思想准备来书写卡片:在事后阅读这张卡片的时候,所记载的内容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没有代码的符号、只打算自己一个人看得懂的要点式书写方法,应该弃之不用。因为如果时隔一年之后,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写的是什么了。千万不可忘记:自己本身随着时过境迁,就会与别人完全一样了。
06 卡片要写成文章
卡片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写成完完整整的文章,让别人看起来也能够一目了然。我在介绍“发现记事簿”的时候曾经说过撰写短小论文的要求。这一原则对于卡片也是完全相同的。要知道卡片并不是便条。
另外,再简短的论文也一定要加上“标题”。只要在卡片的顶上一栏写上标题,检索起来就十分方便。
07 一卡一事
一张卡片记载一件事情,这一原则极其重要。
初次采用卡片法的人大都是在一张卡片上,记载了太多、太杂的内容而导致了失败。不如索性痛下决心,将其细分为一个个小的事项,反倒能够取得成功。哪怕一张卡片上仅书写了一行内容,那也不必在乎。对卡片过于吝啬,就无法使用卡片。
08 卡片不要分类,要组合
一张张卡片的确是一种经验与知识的记录。但是,我们将它们制作成卡片,其目的并不是要将知识加以分类、存储。
在操作卡片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重新组合。将知识与知识翻来覆去进行多方组合。或者,翻来覆去进行多方排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发现,乍看似乎风马牛毫不相及的卡片与卡片之间,竟然存在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干丝万缕联系。届时,我们要当即将这一新的发现写成新的卡片。这个时候,同样的材料通过不同形式的重新组合,可能进一步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并不是知识的单纯积累作业,而是一种智识创新作业。与其说卡片是一种积累装置,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创新装置。
确定分类方法,本身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上划出框框,定下调子。一旦将卡片扔进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的分类体系之中,那些卡片往往会石沉大海,窒息而死。卡片分类还是少安毋操为好。
我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卡片的分类并不重要。反反复复地翻阅卡片,才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地取出一些卡片,进行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只要我们反复不断地翻阅下去,那么,纵然积存了数以万计的大量卡片,它也绝不会是藏而不用的。
09 卡片再现历史
这本书稿我也是依据这些卡片来完成的。早在自己还没有动笔之前,我已经积攒了很多,记录有关“智识生产技术”问题的卡片、或者有关卡片系统问题的卡片,以及随时随地、所思所想问题的卡片。现在,从卡片盒里取出这些卡片,排列开来一看,单凭这些卡片就已经差不多构成了本书初稿的基本框架。
虽然卡片乃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笔记本,但它又是超越笔记本之上的另类。一本本笔记本辛辛苦苦书写的内容,却一成不变地酣睡其间,很难随时唤醒。然而,卡片则不然,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分类,多少年以前的知识以及构思,顷刻之间便会展现在自己的面前,如同探囊取物,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卡片方法真是一种再现历史的技术,一种变时间为物质的绝招。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智识的生产技术.第3章卡片及其使用方法
智识的生产技术.第2章由笔记本到卡片
智识的生产技术.第1章发现记事簿
智识的生产技术.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