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组织学习模式和实践和思考
写这篇文章之前,留意了一下日期,真是凑巧,刚好一个月的今天,我开始深入研究自组织学习模式。这个月,差不多每天在地铁上阅读相关书籍。看到: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认知心理学做了个试验,把一些孩子分为两组,给他们一篇文章,第一组还多给了一些插图,表格帮助理解,第二组什么都没有,只要他们自己绘图。等他们学完后参加测试,结果是自己绘图的那组的学习效果远远高于第一组。自己参与的学习与旁观者的学习,高下立见。
请看布鲁姆的学习内容留存率:
主动学习,是自组织学习模式关键点,另外,既然是自组织,一定不可以一个人学,自我循环,不利于打破个人固有思维模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此言是矣。几个不同特质的孩子一起学习,更容易碰撞出火花。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同伴的激励和认可对孩子来说更有效果。
归纳为:主动学习+同伴=自组织学习模式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自己曾经像很多老师一样,不,不是老师,是喂知识师,我们站在讲台上,跟孩子掏心掏肺地说:亲爱的孩子们啊,老师有很多知识,这都是好东西啊,老师可一点都不想藏着掖着,只想多给你们一点……就像妈妈给孩子喂饭一样,想着怎么着多塞进嘴里一勺。可是,现实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孩子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师形同霸主,霸占这个时间与空间。孩子无处托身,只得神游天外。是的,应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在足球场上撒欢奔跑追逐,老师在观众席上鼓掌欢呼 而不是相反。
问题是:孩子们被喂得过久了,似乎有点习惯等待食物送进嘴来……
反复思索着如何引导让这帮孩子自主学习。很有信心,因为,他们年龄尚小,且一直被家长和老师小心呵护着,有热情,有好奇心,又灵活变通,还有真实表达自己的勇气。
所以,最近几周,我决定改革。以前的课堂,我除了传授一些知识外,会刻意安排故事,笑话,脑筋急转弯什么的。当然,他们爱听,但细想来,我只是在取悦孩子,孩子仍是被动地听,算不上多主动。所以,这几周我的课堂画风是这样的:没有惯常的朗读,正音和释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我用双手分别扮演一角色给他们演了一场哑剧,他们很快猜出故事名称。我就不再啰嗦,只一句话:先两人一组,一人配音,一人演手势戏;熟练之后再一人配音加演戏。孩子们忙开了……既要配音又要做动作,没法不专注。大概十多分钟吧,他们就可以展示了。值得一提的是热心肠的邦邦,主动提出帮助锦澄,他们俩的《龟兔竞走》,别出心裁,两人分别饰演乌龟和兔子,这只乌龟很形象啊,看视频吧。
这出戏演完后,还有很多时间呢,“”那我们再来演《猫斗》和《猫捕鱼》吧。这次,我没有给他们任何示范,完全交给他们:你们自己设计动作和道具。没有限制,自由发挥。看,各种款式的猫和鱼出场了:
排演过程中,大家互相询问,热烈讨论,不亦乐乎。我在教室里慢慢走着,逐一看每人的展示。小灰这个孩子,沉着笃定,不慌不忙地做着道具,上前仔细一看,很惊叹,太有创意了!他的房屋和鱼缸这两个道具都是画在纸上的,他为了表现鱼掉入釭中和猫躲入室内,在鱼缸口和门上开了一小口。平面的道具一下子立体起来。看视频吧。
还有时间,来,我们现在来抢答,五分钟左右吧,大家完成了课后练习。
锦澄找到我:“我会背《猫捕鱼》了。”脸有点涨红。“你很有潜力呢。”我拍着他的肩膀说。
再次郑重告诉孩子:人工智能的时代,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交流沟通能力,有团结合作能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不久的将来,提出问题远比获得答案更有价值。所以,以后老师不会讲很多,只会给予学习范围,孩子自己在家学习,提出问题,在学校讨论,找到答案,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我热情洋溢的讲了很多,一孩子问:那提问有奖吗?我马上点头,肯定有啊。是的,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开始的一点小甜头必不可少。当有朝一日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时,这个小甜头就成为过去了。
不知什么原因,视频无法插入简书,只好单独发在群里了。